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47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91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它明确回答了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强调了党和政府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3.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some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a major, multi-site case study of character formation in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Religion was not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but emerged as significant in each case study. In particular, the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young people were posi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ir level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The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that indicate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young religious believers and those who are constructively engaged in both their communities as well as being politically minded. The main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for this article included semi-structured discussions/interviews together with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相似文献   
914.
欧美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涉及到法律内容,这些涉法文学作品并不是把法律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是借助法律来表达作者的某些思想,或者将法律作为一种隐喻的对象,或者将法律作为一种反衬的对象,从而来揭露批判法律的不公正。文章将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宗教、法律与金钱等方面的比较。来探讨欧美涉法文学的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915.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相信某些蛇具有强大的神异性,能通过与人主或人君发生联系而与国家政权有密切关系;蛇的出现还成为某人即将获得政权或加官晋爵的预兆,甚至具有政治警示作用.这是原始巫术交感术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16.
北宋时期的秘密宗教法禁政策,继承了唐律中"造妖书妖言"和五代敕令中"夜聚晓散"的规定,发展为"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罪名,并把禁止妖教的法令从地方法规上升为中央法规。方腊事件后,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吃菜事魔"条法。宋政府对秘密宗教的法律治理,深刻反映了宋代官员的地方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917.
以人文主义视角,分析巴赫众赞歌的若干谱例,并追溯巴赫众赞歌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精神渊源,指出面对当下公众审美素养普遍下降、精神素质恶化的现实,有必要重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18.
宋代徽州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既囊括了传统佛、道诸神,亦包括名目众多、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英雄人物崇拜和自然神信仰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徽州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祈求神灵保护、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而神灵种类的繁多,又体现了宋代徽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91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92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当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无论在地位、内容、方式、渠道、效果等方面与预期目标均有差距.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应该从多方入手,真正担当起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