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保定市古城东南,有一处明代祭坛遗址,为风云雷雨山川坛。它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维修。明清两代,在这里进行对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的祭祀活动。祭品和祭祀礼节明、清有所发展。所供奉的物品从早期几只牛羊猪等牺牲到除牛羊猪之外的玉帛、各种谷物,种类随着朝代的推进也越来越丰富,对牺牲及祭物等的规制也越来越明确。祭坛的祭祀活动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民间神灵,其中一些神灵影响深远,如妈祖、城隍等。对于那些未对统治秩序构成威胁的神灵,宋朝政府尊重民俗,采取比较宽容开明的态度,通过申请、资格审查、登记等一系列的措施,将这些民间神灵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清代徽州祭祖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深化,在经历了两次战乱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重点讨论清代徽州地区的宗族有关祖先祭祀过程中遍修祠堂、重修宗谱、合修坟茔等内容的基础上,以《茗州吴氏家典》作为徽州祭祖研究的个案,论述贯穿清代徽州宗族祭祖的宗法思想和宗族实践。  相似文献   
1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润了东方沃土,缔造了无以伦比的华夏文明。我国史称礼仪之邦,节俗文化是制度文化的重要表征,一年百节,传统节日无论源自何时、何地、何事,在历史的发展中都向多元文化演进,并以此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汉水外迁移民纪实文学《梦萦故乡那条河》是史亦是诗,以如歌如诗的语言记录了那段感天动地的外迁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买意义。作者饱含浓浓的故园情结,以悲悯的人文情怀记录了外迁境况中的时代英雄。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大家众志成城、舍家为国。这里有成全与付出,更有悲恸与欣慰,这是无数个默默付出者血泪汗水的浇铸,更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的崇高体现。平凡中奏响了时代号角,谱写了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纪南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本文对纪南城南郊的布局进行的探讨,发现纪南城南郊是战国时期楚人的重要活动场所,有祭祀场、市场等重要遗迹分布。结合2010年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我们主张南郊应该纳入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的范畴,这样才能客观地,立体地、鲜活地将纪南城大遗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青少年时代,不仅清统治者提倡城隍信仰,且其特定的居住环境、家庭环境都洋溢着浓厚的城隍信仰的氛围。城隍信仰中"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吏治精神,对青少年林则徐起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在官宦生涯中,林则徐遵守国家礼规,组织、参与了城隍官祭活动。出于"忠君爱民",林则徐最频繁组织、参与的城隍官祭活动是水旱的"祈报祀"。林则徐对城隍信仰的基本态度是"真信无畏、大敬不黩"。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13世纪以来的历史和祭祀文书,对察哈尔万户的起源与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察哈尔万户的一部分由汗廷怯以及汗廷所属部民组成,另一部分则由唆鲁禾帖尼别吉和阿里不哥的属民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部民也融入察哈尔万户中,大约15世纪上半叶察哈尔万户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事件范畴的典型成员,这类典型"献祭"事件的语言表达结构就是双宾结构的原型范畴,从而揭示汉语双宾句式的源头及其句式语义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义民庙遍布台湾,代表台湾客家人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的义冢也不少,充分体现着韩国人的文化观念。此两者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都很相似。顾其行事脉络,反映了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但从后来的演进和如今的社会功能而看,两者之间又显得有差异。从对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比较中,足以看出客家人与韩国人的文化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