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4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非认知因素与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认知因素是认知行为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又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对学习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挑出非认知因素中几个对继续教育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展开讨论,论述了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对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2.
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道德问题已为世人瞩目,深入开展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科技行为选择的伦理本质,既是科技实践深入发展过程中向科学家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也是规范科学家科技行为选择的道德评价基础。目前,在“科技价值中性论”、“科技作用分别论”等科技伦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认真研究科技行为选择的责任伦理,对科学家们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明确的责任定位,是现代社会科技伦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3.
科学家及其工作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而作为科学家秘书,有别于其他领域的秘书,其特殊性和艺术性更强。鉴于此,本文在探讨科学家及其工作的艺术性的基础上,结合切身实践感受,对科学家秘书工作的艺术性加以总结升华,即以敬业奉献精神为做好工作的基础、以及时细致为工作灵魂、艺术化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以积累和总结为工作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以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学问之道为工作的重要润滑剂五个方面,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4.
Student–teacher–scientist partnership (STSP) programs ar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in which student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ir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scientists. This paper examine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STSPs—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called GLOBE (Global Learning and Observations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and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to scientists about how they can get the most out of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and their teachers. GLOBE is an international K–12 STSP that engages students in Earth's Systems investigations. Extensive training is needed for students to collect and report accurate data to scientists, and special preparatory curricula are needed to make their partnership effective and motivating. Recognizing these issue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specifically to identify and recommend a set of training material design criteria for implementation of STSPs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levels. The conclusions—the result of background research, extensive interviews and consultation with teachers—provide guidance to GLOBE and other STSP program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nd engaging train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5.
[目的/意义] 综述目前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研究,为发现顶尖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提供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首先界定顶尖科学家的范围,总结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内涵及其定量测度方法,然后重点从学术影响力测度方法、规律研究方法、规律研究结果和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假说这4个角度对顶尖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认为顶尖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变化规律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过于笼统等问题,指出今后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基于文献的评价往往无法针对特定年龄阶段的科研人员进行,因为文献著录项目中没有年龄这一字段。笔者所在课题组利用SCOPUS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以机构为单位计算三个指标:该机构40岁以下科学家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越多分越高;40岁以下科学家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进入本领域前5%的人的数量,人越多分越高;该机构所有这些40岁以下科学家的平均年龄,年龄越低分越高。对上述指标进行归一化,并根据指标权重对研究机构进行排名,评价中国主要科教机构在青年科学家培养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47.
The activities in our current world are mainly supported by data-driven web applications, making extensive use of databases and data services. Such phenomenon led to the rise of Data Scientists as professionals of major relevance, which extract value from data and create state-of-the-art data artifacts that generate even more increased value. During the last years, the term Data Scientist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Consequently, it is relevant to understand its origin, knowledge base and skills set, in order to adequately describe its profile and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s like Business Analyst. This work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professional profile of a Data Scientist and evaluates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is profile in two commonly recognized competences/skills framework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namely in the European e-Competence (e-CF) framework and the Skills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SF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knowledge base and skills set of Data Scientists are related with ICT competences/skills, including programm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bases. The Data Scientist professional profile has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veness in these two frameworks, but it is mainly seen a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ile, combining contributes from different area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48.
邓衍林,我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和参考咨询专家,曾在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求学,先后在江西省立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联合国秘书处工作,1956年冲破阻挠返国,服务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受到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后担任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组长,为我国联合目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国内尚无专文探讨其生平、著述与贡献。本文详考其生平,重点揭示了他的图书馆职业生涯以及他在创办昆明天祥中学、任职联合国秘书处和组织领导我国联合目录事业上的贡献,并对其主要著作《中文参考书举要》《中国边疆图籍录》《参考工作与基本参考书》等进行分析,总结了他在我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学术地位和贡献。参考文献86。  相似文献   
49.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0.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提供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科普研究与科普实践、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