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教育   6124篇
科学研究   144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15篇
综合类   52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9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健美操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营良好的课堂气氛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自学,自编,自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相似文献   
122.
混凝土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也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而提出了绿色混凝土工程的概念,并从原材料、设计、生产施工、回收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混凝土工程绿色化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3.
德莱塞认为珍妮与白兰德、雷斯脱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存在着不道德的问题,但却是悲剧性的,他们的命运被环境所左右,从而宣扬"德莱塞式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论述了学习环境对于知识获得的重要性,并提出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完整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借助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指向,为带动区域高速发展,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引起重点关注。通过对本区域民营企业以及在创新创业大潮中的初创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具备应用价值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及指标评价反馈出的区域问题,提出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6.
科学地阐述了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并得到运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出台,引发了语文教学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27.
现代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现代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完全网络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从而实现了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实时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8.
志存高远 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国力的竞争取决于创新人才的竞争。应当看到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学科前沿比较落后 ,培养的人才视野比较狭窄 ;研究生创新精神比较弱 ,创新意识不强 ;培养方式、内容、方法落后等。因此 ,必须树立争创世界一流的意识 ,建设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29.
为了向学生提供最优化的教育资源,首先要构建网络型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高速宽带校园网,然后将其连入Internet。在校园网上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网,页,设计制作有特色的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软件包,以及良好的通信平台,让学生在“网”上听课,请名师“面”授,并最终形成远程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0.
Recent research on student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identified clear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ation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s in their study behaviou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 general theoretical model linking stud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erceptions and study behaviour with measures of outcome, and in particular, compared three accounts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and study behaviour.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469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six British business schools. Path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udents’ age and gender, their scores on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their scores on the Revised Approaches to Studying Inventory and their ratings of general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programmes. This yielded evidence for the causal efficacy of most of the paths identified in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model. In particular, as in the case of students taking more traditional academic subjects, there exists a bidirect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s in their study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