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0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991篇
教育   14600篇
科学研究   5976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593篇
综合类   1458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8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600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2078篇
  2011年   2237篇
  2010年   1566篇
  2009年   1452篇
  2008年   1546篇
  2007年   1700篇
  2006年   1512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028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对研究生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教学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高校研究生应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学,各院校意见不一。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处方概念和运动处方教学观点出发,结合研究生自身特点,提出在研究生中开展运动处方教学的理念,并设计出了相应的处方教学模式,旨在为研究生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论述了乒乓球专项课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提出要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和评价方法,以构建乒乓球专项课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3.
用低应变法检测嵌岩桩 ,若桩底出现明显同相反射 ,多数因桩底缺陷引起。而区分是桩还是持力层的缺陷 ,主要看反射的起跳时间在 2 L/ C之前还是之后。当桩的变径及入岩反射对测试影响很大时 ,应进一步用钻芯法检验。  相似文献   
34.
利用状态变量法建立了六相双Y移30°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对电压型逆变器供电下电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讨论电磁参数对电机起动性能的影响。为电力推进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成绩模式及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找出影响我国十项全能成绩落后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整体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中学教学中若干例题特征的观察、分析,条件的适当转化,说明了如何巧解妙证一些数学题。  相似文献   
37.
张正红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44-445,44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惠振豹各项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惠振豹的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训练模型,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将家庭作为治疗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 ,它通过建立良好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家庭心理治疗的起源、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及其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39.
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田径专项理论为依据,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田径专业课“素质——技术”教学模式。运动等组对比法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用该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的专项素质、技评成绩、运动成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该教学模式反映了运动技术、专项素质、运动成绩三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训练过程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0.
The goal of th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is to improve testing practices, but their impact on practice appears spotty. Self-regulation clearly fails in some insta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xternal agency to oversee testing practices and adherence to the Standards would face substantial hurdles, and the ambiguity of many of the Standards would hobble such an organization if one were created. Many of the Standards are general statements of principle, and past controversies make clear that we in the field often disagree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m, their applicability to specific cases, and their practical meaning in specific contex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eld should follow two approaches to lessen this ambiguity. First, using journals, conferences, and other vehicles, we should foster more frequent and more protracted debate about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key Standards, such as 13.6 and 13.7, which mandate that a decision that will have a "major impact" on a student should not be based on a single score. Second, future revisions of the Standards should use concrete examples of testing practices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Standards, much as the legal system uses case law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embodied in statut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