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57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教育   81245篇
科学研究   6183篇
各国文化   86篇
体育   5379篇
综合类   7073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30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1045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2338篇
  2014年   5965篇
  2013年   5219篇
  2012年   7411篇
  2011年   7916篇
  2010年   6267篇
  2009年   5703篇
  2008年   6877篇
  2007年   8666篇
  2006年   8491篇
  2005年   7827篇
  2004年   6924篇
  2003年   5986篇
  2002年   4921篇
  2001年   3842篇
  2000年   2083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3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张申府是与冯友兰、金岳霖等齐名的著名哲学家.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共创始人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入党介绍人.参与组建民主同盟,并任民盟中常委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政治活动家,张申府都是不该被历史遗忘的.  相似文献   
982.
挽歌略考     
挽歌,即葬歌,从挽歌诗名的演变,挽歌主题的发展、历代对挽歌的态度三个方面对挽歌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83.
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系社会主义的本的基本观点,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物质力量,共同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较之“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对社会主义的化特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985.
由两道循环效率题的解答,总结计算循环效率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6.
戴震《毛郑诗考正》比《毛诗补传》更能注意到重言词一般为形容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87.
研究“与时俱进”范畴的创造过程,考察其如何从中华元典中走采,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身的发展路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中,是江泽民将“与时俱进”语词从中华文化类似词组中提升出来,对其进行元典式的发展,即赋予其原创性、经典性、大众性意义,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88.
本文立足于对赣州劳务输出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劳务开发实践中存在政府职责严重缺位、组织化程度低、从业者素质差等系列问题,并提出中西部劳务开发应强化政府参与力度、开展订单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与技能、树立劳务品牌等。  相似文献   
989.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行以来,对于上市公司稳定运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0.
杨帆 《巢湖学院学报》2007,9(5):108-112
光荣革命后的很长时期里,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通过控制议会而掌握国家政权;到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产阶级财富增多,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参政意识觉醒,他们要求改革贵族寡头把持国家政权的旧制,分享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对旧制度的反叛是改革的根本原因。面对澎湃兴起的改革浪潮,统治集团的审时夺势和适时退让是改革法案最终生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