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80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51.
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揭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相似文献   
952.
在新诗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中,文化与文体构成了两个重要话题,前者涉及文学的"外部规律",后者涉及文学的"内部规律";前者属于"他律",后者属于"自律"。以前者为主导就面对强调社会功能时代体验的文学史;以后者为主导就面对着重诗歌本体艺术传承的文学史。回顾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前者亦即文化因素要比后者亦即文体因素更有影响力,而且总是前者制约了后者的演化道路。正是由于文化观念制约了文体观念的自然演化,才会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困境。  相似文献   
953.
近年来,"底层写作"特别是其典型代表"打工诗歌"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研究价值。文本试图对当下批评界对"底层写作"特别是"打工诗歌"的研究作一个综述与评介,总结"打工诗歌"研究现状及"打工诗歌"的创作特征,确认"打工诗歌"在当代文学中所处的文学地位与彰显出来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简史》融合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体例设置上横向解读女性文学文本与女性文学现象,纵向勾勒当代女性文学思潮发展轨迹,综合考察当代女性文学现代性特质的渗透衍进,为全书的恰切定位与有效阐释提供了可能。作为大陆第一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当代"之窗。  相似文献   
955.
文章明确了口译听辨技巧训练和传统学生听力练习技巧的区别,结合当前听力教学方法的缺陷,论述了公共英语听力课堂引进口译听辨技巧训练方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手段。通过具体的例证,着重说明了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利用常用口译笔记方.法提高短时记忆能力,以及如何根据语篇的特征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956.
中国传统体育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在形成上传承、沿袭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的文化基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体育文化基因在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控制和影响作用,是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7.
梁启超"趣味说"是中国古代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型的重要标志。借助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原理,可将"趣味说"的体验过程分解为趣的生成过程、味象过程和提升鉴赏力过程,这有助于更科学、更系统地理解梁启超的"趣味说"。  相似文献   
958.
中学语文文本具有知识性和文化性的双重性质,因此在解读过程当中,也具有了知识性解读和文化性解读双层模式。这种双层解读可以视为德育在语文学科当中渗透的策略之一。语文教学中对文本情境的营造、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情感性教育是德育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的可能与方式。  相似文献   
959.
裁判理由的诠释是一个涉及到诉讼案件能否正确处理,当事人能否服判息讼以及国家整个法律制度能否得到正确实施的问题。因此,如何诠释裁判理由不仅关系到个案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司法权威能否真正确立。本文以裁判理由为"视域",运用哲学诠释学的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本文认为诠释方法对裁判理由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诠释学的一系列方法有利于揭示裁判理由内在和外在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0.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cess in which ideas become objects of reflection, discussion, and amendments affo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mathematical meanings that in the process become public and exposed to jus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xplanatory model named “interpreting games”, based on the semiotic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that accounts for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ought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igns in which teacher and students engage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nterpreting games account both for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mind of the learner) of written marks into mathematical signs that stand for mathematical concepts and for the continuous and converging private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Teacher–student and student–student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s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 that shapes and is also shaped by the conceptual domains and the domains of inten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A teaching episode with third graders is analyzed as an example of a classroom interpreting g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