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4396篇
科学研究   231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28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4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伊晓军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6):70-71,122
全文对肖斯塔科维奇之《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创作背景、思想意蕴及美学风格作了较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2.
李成金 《山东教育》2004,(14):33-34
最近讲授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失重”。这节课要求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我考虑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析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3,(34):40-40
复习课是让学生提取、运用知识,进一步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技能的再认识过程。因此,总复习应努力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与教学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中学会建构新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答应用题能力,较全面地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一、进一步优化认知目标的设想复习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本册的复习中,应注意深化学生对教材体系中的重点概念、规律、法则等的掌握程度,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此,对优化认知结构的具…  相似文献   
107.
贾宁 《甘肃教育》2005,(4):58-58
我在兰石中学七年级两个班尝试讲授二进制数的概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这次尝试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无名的妙处     
《七根火柴》中的主人公,学生们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名战士。接着有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无名战士到底姓啥名谁?小说曾两处写到:‘……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手里……’应该说党证上有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为什么没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下子问到作者的妙思巧构匠心独运上来了,作者这样处理显出了无名之妙。下面我们试分析一下,无名之妙,到底妙在何处。一、代表一个群体,树起无名丰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9.
小学语文第七册(人教版)中有一篇阅淡文章《雪化后是什么》,为了让学生对“雪化后是春天”有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1+1=?”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0.
1.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流程,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共同研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以读为本,读中明理。围绕中心议题,自主探究与发现,个性解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