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4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17136篇
科学研究   2865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634篇
综合类   539篇
文化理论   127篇
信息传播   165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1478篇
  2014年   3746篇
  2013年   1573篇
  2012年   1758篇
  2011年   1976篇
  2010年   1551篇
  2009年   1354篇
  2008年   2078篇
  2007年   1372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62.
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为例,对阻容耦合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作了定量讨论,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该电路常作电压放大级,而一般不作功率放大级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李清国  李恩平 《西藏科技》1995,(4):57-58,36
西藏高原外性骨不连发病率为25%-30%,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报到的0.4%,是高原地区外伤性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高原骨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骨不连的原因,在挖掘祖国医学遗产,收集整理西藏民间验方的基础上,应用“九二接骨散”治疗高原外伤性骨不连82例,治愈率为98.7%。“九二接骨散”主要药物均产于西藏,具有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确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殽之战》中“不腆敝邑”之“不腆”,中学教材注为“不体面”。此注值得商榷。“腆”是古汉语中意义较为稳定的一个词。《说文》:“腆,多也。”《方言》卷十三:“腆,厚也。”《广  相似文献   
65.
为了减少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就其不规范行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6.
我国男子跳马运动经历起步、发展和飞跃3个阶段,在80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者在199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调研中发现,男子跳马存在创新不足,“二跳”薄弱和稳定不佳等问题,井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7.
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公关图书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信息源如何发挥长处,调整自身定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8.
建立三种强度长期训练模型。通过对线粒体体视学指标和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的测定,研究不同训练负荷下长期训练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长期训练对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海性和线粒体的影响不同。长期耐力训练后心肌肌球蛋白和ATP酶海性和线粒体的适应性反应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意义。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线粒体的适应性反应相似。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9.
陈禾塬 《武当》2005,(5):44-44
《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为武当山道门内口传心授的丹道修炼秘图, 因代代相传,难免在雕板重刻时出现一些错误。有些错误是为了隐晦真机,故意设障;有些错误是雕板时的笔误,以错就错;有些错误则是对道家的经典著作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与原著不一致的地方。陈禾塬先生在著述《破译武当丹道延寿图》一书时,将这些错误一一记下,并加以考证,以随笔形式发表于本刊,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
金贝翎 《学语文》2005,(5):6-36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见卷首)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戴天山,与李白的居处青莲乡同在四川省江油县。两处相距不远。在这首五律中,诗人通过描述访友未遇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幽丽;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