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968篇
科学研究   593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57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7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172.
分析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的分布特点,探讨省内专利技术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发展对策,以提升湖北省综合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173.
判断陕西省氢能企业在全国的技术竞争力位势、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薄弱领域,为陕西省企业参与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从专利视角出发,将基于企业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应用于区域分析,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氢能企业的技术实力进行对比,从而对陕西省氢能企业技术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氢能企业技术竞争力在全国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地位。结合专利技术聚类结果,提出陕西省氢能企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4.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拜杜法案》,该法案给予大学通过联邦经费资助所产生专利的所有权,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科研的性质,也引发了持续的争议。2022年1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开始实施,该法涵盖了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适用所有科技成果。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和美国《拜杜法案》在立法背景和过程、对象和范围、研发经费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发现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同,不宜将《科技进步法》称之为中国版的《拜杜法案》,进而提出我国高校在贯彻实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增强辩证思维,细化政策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5.
企业与高校之间在技术研发、成果转让等领域开展专利合作活动,能够为我国新时期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但当前企业在与高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和产出效率方面有待提升,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开展合作的影响因素,对规划推进校企专利合作的指导方略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流程,从合作选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研判合作能力和技术生产能力4个维度构建企业参与校企专利合作的影响因素体系;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影响企业开展校企专利合作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合作选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研判合作能力和技术生产能力对其开展校企专利合作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力,且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的各个观测变量均获得了较高的解释度。这为从企业视角构建体系化、深入化的校企专利合作路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6.
文章以河南省10所重点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1年间公开的专利数据,基于熵值法构建了适用于河南省高校专利水平的评价指标模型。评价模型包含11个专利评价指标,侧重于数量类指标和价值类指标权重。针对制约我国高校专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专利质量提升的相关管理建议。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发展规律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产权价值衡量指标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7.
当前,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各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把学生专利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大一阶段属于过渡阶段,通过营造学生专利申请氛围、完善专利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学生专利内容来源、完善学生专利成果转化平台四个方面提升高职院校新生专利申请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标准与专利结合得更加紧密,专利技术开始逐渐融入各类技术标准中,任何企业进入相关市场都必须获得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现实中,专利权人经常通过高价许可行为谋求垄断利益,因此,需要反垄断部门构建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平衡市场主体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尽可能实现预防与规制并举...  相似文献   
179.
专利的创造、保持和转化对于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和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院校聚集着人才、平台和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转化和保护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以Patentics专利数据库中该校2012-2021年的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技术领域、发明人和合作期刊、法律状态、专利成果转化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该校专利发展的现状、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工科院校提升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0.
程华  文弈  徐瑶怡 《科学与管理》2022,(4):16-24+95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研究长三角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对促进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中1990—2019年浙江省企业与沪、苏和皖三省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合作创新网络图谱,探索浙江省企业与长三角其他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及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浙江企业与长三角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不断降低,网络整体出现小世界性特征以及“多核心”结构发展特征;浙江省企业合作对象区域路径由早期合作以上海为主,逐步发展到覆盖长三角地区;网络的核心节点以高校为主,创新活跃度较高的企业节点由早期的传统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变,早期进入合作网络的浙江企业节点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随着网络扩张,地理距离不再是影响网络创新主体合作的主要因素,知识扩散由接触扩散向等级扩散转化,空间结构呈现异质性特征且圈层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