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6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为项目负责人、李廷栋院士为总技术负责、耿树方研究员具体组织编制的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合作项目“东中亚深部地质结构与成矿作用研究”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1212011120181。以编制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系”为主要手段,开展编图区内的基础地质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通过编制1:250万地理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矿规律图和非能源矿产(固体矿产)成矿规律图(共五种图,简称“图系”)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全面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揭示编图区内的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及其成矿响应。  相似文献   
32.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及规划方法研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承担,参加单位有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项目团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高工郝美英的带领下,开展了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矿业领域节约能源资源与减排、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交了由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组成的最终成果报告,其中,综合报告是在各专题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而成,具体包括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部论文集.  相似文献   
33.
裴荣富,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中日、中美科技合作和世界大一超大型矿床成因图及全球成矿项目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4.
陈毓川,矿床地质学家。1934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陈毓川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4年赴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1959年归国,在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1981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自1983年起,先后任原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副司长、司长,兼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原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地质调查局局长。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兼职教授,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  相似文献   
35.
编者按: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供暖与发电等方面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对国家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承担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对全国地热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地热资源分类方案,将地热资源划分为浅层地温能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并创造性提出了新的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理念;评估了我国干热岩资源潜力,系统评价了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完成我国浅层地温能利用适宜性评价。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各级政府制订地热资源规划,有助于加速新能源开发利用,缓解能源危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36.
林品荣,1963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电磁综合研究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工。1981~1985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研究员多年来潜心从事生物岩溶、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课题。凭借着对现代岩溶学研究的贡献,对我国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国际岩溶碳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表现,在不久前的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38.
裴荣富院士于1948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理学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长。他曾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1AGOD)主席兼协会大构造与矿床专业委员会(CTOD/IAGOD)副主席。世界地质图类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一超大型矿床成矿图(25M)与全球成矿”、“全球海洋矿产资源图(1:25M)”、“亚洲成矿图(1:10M)”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六十多年,取得了诸多成就。  相似文献   
39.
一、课题简介 “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课题之一,由国家文物部门组织,云冈石窟研究院黄继忠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力教授主持,云冈石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该课题在已有工程物探、水文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勘探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0.
2010年,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被批准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2011年底正式开始建设。该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提出了大陆动力学的研究计划,形成了大陆动力学研究群体,经20年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形式。该实验室以大陆动力学理论指导,研究大陆组成、结构、行为、动态演化及深部驱动机制,重新审视、探索和解决中国(亚洲)大陆构造的若干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力求建立新的大陆构造及动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