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33552篇
科学研究   1080篇
各国文化   546篇
体育   439篇
综合类   1299篇
文化理论   384篇
信息传播   416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1266篇
  2014年   3329篇
  2013年   2509篇
  2012年   2709篇
  2011年   4928篇
  2010年   4142篇
  2009年   2695篇
  2008年   3266篇
  2007年   2147篇
  2006年   1818篇
  2005年   1924篇
  2004年   1469篇
  2003年   1526篇
  2002年   1298篇
  2001年   1244篇
  2000年   817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宋初年名词人柳永以精善音律称,宋代词学家无论对柳词诋毁还是赞誉,都肯定其“协音律”,但清代词学家从格律的角度校核柳词时,普遍评价其词错讹严重。根据明代吴讷《百家词》抄本《柳屯田乐章集》所收柳词,探讨柳词所用宫调特点,比较其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格律,分析其长调慢词的格律的特点,发现这种矛盾的现象是宋词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从格律的角度审视柳词,它仍具有音乐学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国内学术界对它的介绍和评论从60年代初即已开始,近半个世纪研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70年代末至今。文章分别从“垮掉的一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垮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对“垮掉”文学的总体评价等方面述评两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尤其强调两个阶段研究视角、方法、学术观点等的不同之处,力求给国内“垮掉的一代”文学研究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探索符合电大特色的课程教学形式,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在夏衍戏剧中,由刘浩如、陆宪揆、俞实夫、赵婉、尚志恢、孟小云、赵振宇、赵安涛、以及葆珍等人物形象组成了一个完整,丰富多彩的艺术系列,透过这些形象,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复杂的时代,而且也看到了夏衍的成长道路,思想变化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95.
彭富春先生的《文学:诗意语言》一反传统文学探讨的模式,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深思了文学的本性,这对哲学以及文学均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当下如何真正走向文学自身,从而建构现时代的精神家园?这正是彭富春先生思想的苦心所在。  相似文献   
996.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促成了莫言主体的确立、创新潜能的释放及其社会担当的实现;另一方面,对莫言文学梦的观察需要回到莫言创作的时代语境中去,联系多种文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9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提出了一条衡量悲剧性的颇具启发力的标准,即“主人公之意志”。他说在元悲剧中“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公之意志。”在王氏看来,  相似文献   
998.
熊峰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1):57-60,67
作家肖红一再咏叹的思想与情感的主轴是“忆旧情结”,肖红的忆旧有三个精神支点;即忆旧情结中的家园意识,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99.
从“世界文学”到“世界学术”是 2 0世纪文化发展的趋势 ,而王国维在文艺理论方面提出“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就更具有历史的美学意义 ,从而把大理论、大学问和大胸怀统一起来 ,以完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沟通。  相似文献   
1000.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