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简要论述了文件运动的动力、文件运动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腐败的界定和腐败产生的根源问题,当前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当中都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作了简要的综述和评析,并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结合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对腐败的内涵及其相关要件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谈了一些看法。试图从社会历史、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力求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当前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增强大家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和针对性,并充分认识开展这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孙美婷 《兰台世界》2007,(3X):53-53
本文简要论述了文件运动的动力、文件运动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中音乐鉴赏课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感受音乐,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教学中应把握层次、时机,逐步深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从某个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些理论的研究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辩层次上,而没有把德育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因此要真正揭示德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公众的表达存在态度不友善、言语不客观等问题.这与网络舆情表达主体和客体存在某些伦理失范有关.网络舆情表达主体包括个体表达、群体表达、整体表达和全体表达.网络舆情的表达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动机代替是非、态度甚于事实、关系超越道理以及表达主体的不平衡现象.认识表达伦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规范网络舆论,使表达主体的言论自由而负责.  相似文献   
17.
李杰 《考试周刊》2011,(9):14-14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是共同的‘参与者’、‘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是后喻时代当好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后喻时代,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形成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和谐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应是伦理关系、责任关系和回应关系。当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主体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双主体三种理论模式。这三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主客体关系紧张的状况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19.
彭桃桃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54-55,58
正确认识医疗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去协调二者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缓解医患紧张现象.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过程,古代哲学的研究重心在于本体论,近代哲学转入以认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认识论中主客体关系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以不同的形式获得了统一。康德从带有先验色彩的主体能动性出发,第一次建立了主客体统一关系;黑格尔在主体建立客体唯心主义基础上辩证地理解主客体关系;费尔巴哈在直现、感性、唯物的基础上理解主客体统一。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主客体关系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