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教育   9276篇
科学研究   1439篇
各国文化   97篇
体育   321篇
综合类   545篇
文化理论   101篇
信息传播   1561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1067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721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992.
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的重要使命,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993.
乡村新任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乡村教育未来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乡村新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较低、生存压力较大、专业发展较难三方面的困境,影响着新任教师的留教意愿与教学成效。建立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由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共建导师队伍、协同完成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任务,有利于增强新任教师身份认同、减轻生存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因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需要出台系列制度作运行保障、构建多主体良性合作机制、借力数字赋能与政策优势、做好导师组建与规划引领。  相似文献   
994.
从共生的视角审析,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然而,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角色的迷失与错位;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供需对接脱节;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的保障环境缺失等生态之殇。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应正确定位,回归农村职业教育"为农而教"的价值本体性;立足需求,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供需对接;强化于境,营建"软、硬"兼具的共生发展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995.
徐州市在2017年6月启动了城乡学校网上结伴工程试点,5年探索过程中,城乡同步学堂先后经历了“形成经验、规模发展、追求实效”三个发展阶段,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化、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学校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996.
"三引"节律即"引"价值追求、"引"专家智慧、"引"核心驱动,分别对应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精神驱动、差异发展、融通共进。以"三引"节律塑型乡村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的阶进模式,实现了对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和校级名师培养的全覆盖,是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对创新校本研修方式的有益探索,其功能有四:一是盘活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二是整合内外资源;三是培训不同层次教师;四是培养集团名师。由此推动教师集群发展,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形态范式性变革的创生新视域,并以团队共需拓宽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品质资源模块化整合的育人新视野,以及借助"四有"好教师培育寻求突破农村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性推进的课改新视角。  相似文献   
997.
在强调创新的21世纪,创造力倾向对乡村学校儿童来说,不仅会影响乡村儿童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质量,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为了探讨近年来我国一些农村学校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对乡村儿童创造力倾向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准实验法研究方法,比较了"专递课堂"模式干预儿童和未干预儿童的创造力倾向水平,并探讨了"专递课堂"模式影响乡村学校儿童创造力倾向的机制。结果表明,上过"专递课堂"的乡村学校儿童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未上过"专递课堂"的乡村学校儿童,并且乡村儿童的创造力倾向水平与儿童对音乐和美术活动的喜爱程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一直是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即使在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着诸如学校规模萎缩、生源质量差、教师“留不住”等困境,出现了“强支持弱发展”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文章从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务工结构变化、乡村文化的失落以及教育协同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顺势而为,提出科学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盘活优化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发挥乡村校长领导力,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创办农村家长学校,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999.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城镇化浪潮下的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乡村学生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淡漠,乡土资源与学校教育日益疏远;学校管理模式城市化,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明显隔膜。传统耕读教育在新时期具有多重意蕴:劳动教育功能,创新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全面育人功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方联动力量,连通古今联动家庭学校社会。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耕读教育作用的路径:深入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耕读教学元素;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创建生动、活泼的耕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00.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硬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面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产业,提高乡民物质生产水平;以教育为主导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软建设”,强化乡民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新型乡民,提升乡民精神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