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992篇
科学研究   21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对初中生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这无疑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只有愿意主动亲近老师,才会对他所讲的内容给予认可和信任。应该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分析他们的内心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从心理活动出发给予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健康愉快地成长。  相似文献   
52.
社会性是人作为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文章立足技术本科教育实际,在分析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揭示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的三重关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表征,即:掌握技术文化知识;发展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形成公民意识、职业规范和技术价值观.  相似文献   
53.
共同的梦想     
“人,可以因为很多不同的标准而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因为地域而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因为民族而分为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因为国别而分为本国人和外国人.因为宗教信仰而分为教徒和非教徒,等等。对于这些类别的归属,不仅构成了人们各自的社会性特征.也组合成了一个关于人的坐标系。标定下了他/她的基本身份与属性。在种类繁多的身份中,人有两种最为基本的身份.一是因成熟水平而获得的‘成人’或‘孩子’,二是因性别特征而获得的‘男生’或‘女生’。无论你是哪里人,隶属于哪一种文化,有怎样的信仰,你都将不可避免地担当着孩子或成人、男生或女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54.
黄海琳 《广西教育》2013,(15):68-68,82
阐释亲验式教学模式,分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探讨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5.
阐释亲验式教学模式,分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探讨亲验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6.
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力度相对薄弱:以  相似文献   
57.
58.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倾向,兴趣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丰富人们的心理生活内容,推动人去积极行动,表  相似文献   
59.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涵义,认为大学教育是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推动力,影响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的威信以及同辈群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0.
徐帆 《上海教育》2016,(7):84-85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实践《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理念的十多年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只有和学生一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才能启其智、立其德。那么,什么是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呢?我理解就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愿意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出一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走入社会。那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走入社会呢?我觉得关键是要运用品社课重要的学习方法——社会调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