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一、区域差异性影响着人口迁移与西气东输1.差异性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1)自然因素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  相似文献   
22.
二战后,美国人口大量从"寒霜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使美国南部和西部人口数量激增,消费市场扩大,对战后美国南部和西部经济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南部和西部人口的增长使得联邦政府对这两个地区的财政开支增加;老年人口南迁西移带去了积蓄和消费力;南部和西部人口增长的同时使人均收入增长。南部和西部经济的发展,缩短了这两个地区与东北部和中北部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美国地区经济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3.
中日两国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日两国地处东亚,两国的人口发展不仅在人口转变以及由其所决定的人口增长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而且在人口和国土的相对关系上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考察中日两国深受人口与国土基本关系及发展水平影响的人口分布、迁移与城市化等人口现象可以发现,两国人口分布、迁移变动及城市化的发展,虽然不像人口转变、人口增长及人口高龄化那样形成比较明显的“东亚模式”,而是存在较大的本质性差异,但在发展过程及表现形态等方面也显示出不少共同特征。总结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相关经验,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4.
得失并存的区域开发—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拓殖运动。美国西部的迅速崛起,是按纯粹资本主义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它为其他国家落后地区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开发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牧并举;美国政府的参与;城市化劳动西部开发。美国西部开发虽然是成功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对于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消极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驱逐、掠夺和屠杀印第安人;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使农民遭受沉重的盘剥。  相似文献   
25.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大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极化曲线呈单调上升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显示其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但目前人口迁入重心已明显由北南移,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流场分布模式也已逐步由"三极"集中向相对"一极"化模式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趋势,以形成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三极"并存、相互促进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6.
陕南汉江流域地区系指现今行政区划上的陕西汉中和安康两地区,不含今商洛地区。这一地区在历史时期是一个地缘关系(尤其是政治地缘关系)十分复杂的区域。这一特点决定了本地区人口的机械运动(人口迁移,合迁入和迁出)是十分频繁和复杂的。同时人口的迁移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并在地域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27.
胡光明 《寻根》2007,(6):18-23
伴随着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一种新的历史事物——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它建在通都大邑,根植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张、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仕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机制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会馆是观照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8.
陈芳 《地理教育》2011,(3):41-45
一、选择题 谜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它的脍炙人口与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读谜语"东边点窝瓜,牵藤到西家.花开人吵闹,花落人归家."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29.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人口迁移”的要求,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行为表现。就学生而言,不是简单地说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事实,也不仅是列举出人口迁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而是要联系实际事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反映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