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教育   18449篇
科学研究   1775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552篇
综合类   486篇
文化理论   101篇
信息传播   194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1789篇
  2013年   1400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941篇
  2010年   1824篇
  2009年   1748篇
  2008年   2437篇
  2007年   1782篇
  2006年   1303篇
  2005年   1152篇
  2004年   977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炳庚 《视听界》2001,(5):58-58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一样,从不提倡个人倾向性的直接表露。相反,它要求记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寄寓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中,努力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特别地加以指出。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倾向性表露就更应艺术化。多种电视手段的运用为艺术表露作  相似文献   
32.
中国古类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类书考源,类书结构形式的流变,类书编撰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剖析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古代类书。  相似文献   
33.
34.
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构造可以再现问题的背景 ,揭示问题的实质 ,达到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构造需要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深层分析 ,再通过想象、类比、联想 ,寻找一种中介物 ,即辅助元素、表达式、图形或与其等价的命题 ,从而架起一座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越来越强调创新教育的今天 ,加强构造法解题的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初中数学竞赛中常用到的一些构造方法 .1 构造等式例 1  (1988年上海市竞赛试题 )试将 16 表示成分母不同的两个单位分数之和析解 本题是确定方程 1x + …  相似文献   
3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给出的桩身计算方法对轴心受压桩很适用,而对偏心受压桩计算就非常繁琐。本文给出偏心受压桩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和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6.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37.
面积法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它不仅是几何中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而且在有些代数问题中也有着巧妙的应用,为开创解决数学问题的新空间起到了良好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38.
高中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教材十分注重题材的多样化、交际化和生活化,通过故事报道、议论等形式关注社会热点,多角度展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逐渐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如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文化、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被动式教学、词汇量不足及背景知识缺乏是制约英语精读教学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0.
题目设x刁,z〔(0,1),求证: x(l一夕)(1一z)+(1一x)夕(1一z)+(l一x)(1 一y)z<1.① (《数学教学》2002年第2期数学问题与解答553号) 原解答是通过构造一个一次函数,利用一次函 数的有关性质给出证明的.本文先通过构造图形给 出①的一个几何证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相 对于原解答更简捷的纯代数证明,最后对不等式① 进行推广. 1一个几何证明 证明1如图1,设正方体八Cl的棱长为1. 「:E,川了 气 /产 I...卜一 ,~~,一~一~~ }:尽 芥 r~写 . 芝 盯 L..妙一 ’一__夕 L_对 2一} [夕 图i 在过顶点A的三条棱月刀卜气AIU今D上分别取 点E、AZ、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