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2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地区研究是一种使用多学科视角考察异域文化与社会的研究.它的兴起与演进同二战以来的国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从而与比较政治学结下不解之缘.地区研究为推动比较政治学的理论革新和知识储备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到来,既带来了地区研究的重大危机,也预示了地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冷战的竭力推行者,为了将触角伸向中东,扼止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美国将新独立的巴基斯坦纳入了美国的冷战网络;而巴基斯坦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也积极争取、主动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经过多方努力,凡番周折,美巴终于结盟。然而,美巴双方却并没能如其所愿,特别是对巴基斯坦来说,反而是得不偿失,更留下一块难以抹掉的伤痕.  相似文献   
13.
冷战是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冷战的起源问题是冷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认为冷战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英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把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主张用和谈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应对未来的苏联向东德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权问题上,英国认为,应该先与东德进行积极交涉,如果受阻再实施"空运",或是以承认东德政府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美国军方"有限使用武力"的方案。这种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危机的立场,为后来英国危机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成为盟国内部意见分歧的主要力量,对盟国政策和盟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局势的突变是今年的黑天鹅。对于进入新世纪后股票与商品的繁荣甚至疯狂,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其中有一点是根本性的:全世界处于大的和平环境中。冷战结束前,商品的整体牛市似乎很难有长时间的持续,特别一轮升势结束后又快速出现下一轮升势的情况基本难觅。  相似文献   
16.
冷战初期,刚独立的巴基斯坦面临着来自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威胁。为了能保持国家生存和加强自身实力,巴基斯坦选择寻求区域外大国支持,并将自己置于冷战格局下,希望通过地缘优势能得到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巴基斯坦的努力和美国中东政策的需要,促使两国结成盟友。巴基斯坦因此获得了大量美国军援,基本上达到了通过外力制衡印度的目的。印度以巴美结盟为借口,转变在克什米尔争端上的立场,进而导致该争端成为印巴两国关系中的"难解之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揭示1945-1949年苏联对华政策转轨的历史拐点,探讨苏联从同国民政府结盟转向同中共领导的新中国结盟的根本动因。二战末期及战后初期,为了确保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斯大林同国民政府签署了同盟条约。其后,随着国际与中国国内局势迅速出现重大转变,斯大林开始将中共视为其实现对华政策目标的工具。尤其是在1946年5月,苏军自中国东北撤退后,斯大林开始在这一地区向中共提供有限的非公开的援助,对中国内战局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到1949年初,由于中共革命胜利前景的日益明朗,以及毛泽东向苏联"一边倒"的强烈意愿,斯大林开始放手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至此,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轨。基于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本文认为,苏联与中共结成同盟的根本动因是现实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中国内战及其结果导致了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8.
李隆淼 《情报杂志》2001,20(1):93-94
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的航天侦察装备,分析了冷战后航天侦察在情报保障中的地位及其对我国航空侦察情报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政界可谓绞尽脑汁,召集各色人才出谋划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对苏战略。苏联作为冷战的一方,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冷战战略始终是以军事对抗为中心,很多战略决策的出台往往缺乏精密的推敲,最高领导人依个人所好制定战略决策,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针对性不强。苏联的最终解体与苏联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失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亚洲冷战体制下,出现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当中苏结盟,中国与美国对抗时希望苏联的支持,与美国缓和时需要美国的诚意;当美苏缓和、中美、中苏关系紧张时,中国的外交就必然面临困境;当中美和解,中苏对抗时,美国则渔翁得利;而当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时,不再成为美苏冷战的筹码,中国终于摆脱冷战,导致了美苏冷战的终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和则三利,斗则俱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