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勤俭办学是我们党和国家办学的一贯原则。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如此。本文从解决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育人需要等方面阐明了勤俭办学是社会主义学校管理的一个规律。能否坚持勤俭办学原则,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从分析勤俭的语词本义入手,揭示勤俭的丰富内涵,论述了严守勤俭道德规范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勤以利民,俭以奉身”,“以人为本,注重实利”和“修身践行,礼不逾节”;提出弘扬勤俭美德的有效途径在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3.
104.
中华民族拥有一种贯穿历史长河的民族精神.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坚信不移的。从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角度来诠释常规意义上的民族精神.应该就是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人格和信念铸造成的那种“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换大王旗”的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有关城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沾染上互相攀比、讲究吃穿、不刻苦学习、不爱劳动、懒惰自私、贪占便宜、花钱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的占相当比例。实际上,这种情况,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弊病的一种反映,是被国外学者称为当代社会的“现代病”的表现。很多教师反映,近几年来,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有相当难度,思想上感到困惑。特别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提倡学生愉快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似乎与进行勤奋刻苦的教育有矛盾;社会上提出适度消…  相似文献   
106.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教育好青年,培养和造就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07.
研究宣扬传统,是为了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其中贵和尚中、诚实守信、勤俭廉正之美德对现代企业伦理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勤俭”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勤俭教育”是经济教育的一项内容,是传统课题,也是现代课题,即使到21世纪仍然是必要的。 一、“勤俭”的现代诠释 “勤俭”作为“中国和东方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源泉”;作为“中华和东方民族伦理中的精华的首要的和本质的品格”,反映了我们民族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仍然应依据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来把握现时代“勤俭”的内涵。 1.勤劳与效率的统一。传统的勤主要是勤劳、耐劳、苦干、拚命干、硬干。而现在我们讲“勤…  相似文献   
109.
儒家与基督教最根本的相似之处是以"爱"作为经济伦理学的核心,诚信不欺、勘勉节俭、价格公允在中西方经济伦理中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但由于二者在义利观、投资观和家庭观等方面的迥然不同,呈现出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轨迹.  相似文献   
110.
老师,应当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应当 深入生活,物尽其用其实不仅局限于金钱方面,还包括水、电等 资源,与学生一起,以生活为师,关注到生活中的问题,并以此 为基点开展活动,讨论决定下一次活动的主题是生活中的“物 尽其用”,以期让自己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