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486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创世界一流,均要靠人这一最活跃的因素去辛勤耕耘与创造。因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尊重各种人的地位与作用、劳动与智慧、创新与开拓、贡献与回报,在公正、客观与合理的前提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形成综合优势,参与世界竞争。南京大学作为我国创世界一流的重点高校,既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又要有施展才能的宽松环境,围绕一个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3.
学术论坛应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多闻论坛”提供了一个范例.很早就听说了“多友”.这是新闻传播学界的无形学院,由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李金铨发起.去年冬季,我有幸入选2016年度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项目.今年4月初,更得以在正式成为“多友”前,应邀到南京大学参加第二届“多闻论坛”雅集活动,那种兴奋自不待言. 本届“多闻论坛”形式简洁,风格活泼,既没有开幕式,也没有嘉宾致辞,废除繁文缛节、虚张客套,直奔论坛主题.上午的半场为“新闻史研究新视野”,先由张生教授及笔者等四人进行报告.即以各自的一篇文章为例来抛砖,分析为什么做这个选题,如何从模糊的兴趣逐渐具体化,如何构思,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调整、修正或克服.通过对各自文章的写作经验回顾,来讨论相关研究心得与方法.随后由七位同行围绕报告进行讨论评议.  相似文献   
204.
陆高峰 《视听界》2005,(2):89-89
南京的一名考研女,因为不好意思向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开口要钱租房,干脆把“家”安在了南京大学的通宵教室内,而且一住就是1个多月。她每天看书15小时,吃喝睡全在校园内。1月9日,有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的结尾时写道,临分别时她才扬脸一笑,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记者同时也闻到了一  相似文献   
205.
周军 《新闻记者》2006,(6):49-51
一 2006年3月24日,杭州西湖区法院对浙江省第一例博客侵权案进行开庭审理,庭审因被告不承认自己是侵权博客的作者,案件没有当庭宣判。值得关注的是,原告在开庭之前又将登载侵权博客的中国博客网追加为第二被告,但未得到法庭准许。无独有偶,在这一案件之前,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称其网上有辱骂、侮辱他的博客文章,诉状已被南京鼓楼区法院受理,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206.
“陕北有延安,苏北有盐城”。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让新时期的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近距离地感受延安精神,去年8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盐城的悦达纺织集Ⅲ共同主办“走向延安”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延安、盐城同为革命老区、红色之城,为此,《盐城晚报》专门派出记者,对此次“圣地行”随队采访报道,及时发回了现场发生的大量鲜活新闻和相关花絮。  相似文献   
207.
《新闻记者》2008,(10):8-8
长期困扰期刊界和学术领域的期刊评价问题.如今有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情报学学科首席学术带头人苏新宁教授领衔完成的国家哲学科学重大基金项目成果之一——中国人文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日前就全面合理地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提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8.
陈菊英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乡(原武进县)的一个贫穷家庭,1949年江南解放后,解放军到村里来挨家挨户地动员:“穷人的孩子也要上学!”,从此在她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她在童年时代就经受了父亲早逝和母亲被骗远离家乡的苦难经历,她和小弟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是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免掉了她中小学的学杂费并享受了大学的助学金,她才得以走进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所以“感恩”一直是她在气象事业拼搏的动力,“报效祖国”一直是她人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9.
南京大学9舍和10舍,是两幢坐北朝南青灰色的三层楼,侧面砌上一圈围墙,它们就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庭院,犹如小小联合国,接纳着各种肤色的学子。  相似文献   
210.
<正> 5月4日,恰值中国青年节纪念日和北京大学校庆95周年,在北京大学勺园举办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180万字的《中国读书大辞典》品评会。著名学者匡亚明、季羡林、张岱年、邓广铭、周祖谟、周一良、吴小如、阴法鲁、金开诚、朱天俊、潘树广等以及新闻出版界伍杰、高炳章、宋镇铃、吴道弘、沈昌文、傅璇琮、吴泰昌、潘国彦等先生均到会并讲了话,对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