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教育   914篇
科学研究   756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2 毫秒
61.
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如银  邵天翔 《资源科学》2015,37(6):1249-1257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贡献率为8.02%。从产业部门看,第二产业对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碳生产率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低碳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2.
选取电荷、广义位移为电路耦合机电系统的广义坐标,得到系统的动能、势能、电能及耗散函数。根据经典的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的振动方程是弱非线性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求得系统的主共振的幅频响应方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对共振的影响。随着碳纳米梁长度和交流电压幅值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增大;随着碳纳米梁与固定极板间距和阻尼系数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减小。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碳点与氯金酸质量比对Cdot-Au的粒径、形貌和紫外可见吸收等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对Cdot-Au的粒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dot-Au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点用量增加,Cdot-Au的粒径逐渐减小至2 nm并趋于均匀;当碳点和氯金酸质量比为3∶1时,制备的Cdot-Au的量子产率高达34.7%,并保持了碳点的荧光寿命和激发独立性等荧光性能。该工艺简便可行、反应条件温和且绿色环保,所制备的碳点/金复合纳米粒子具有量子产率高、尺寸小、生物毒性小和耐光漂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4.
为了弥补教材实验的不足,利用三颈瓶、干燥管、一次性注射器等仪器或用品,设计了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被验证且全部被吸收,既避免了气体产物对教学环境的污染,又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5.
以硅酸钠为硅源,蔗糖为碳源,硫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反应合成碳化硅(Si C),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碳化硅试样具有典型的介孔材料特征,改变硫酸与蔗糖添加量可以调控和优化产物结构;当反应物配比n(C):n(Si):n(S)=3.00:1:0.44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35 m2·g-1、孔体积为0.46 cm3·g-1的碳化硅。  相似文献   
66.
低碳发展就必然涉及价格体系的调整和改变.在中国推进低碳发展的进程中,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极其关键的问题,而实现这一使命的最大抓手无疑就是能源价格的改革.能源价格的经济关联既深又广,一头联系着能源的生产与供给,另一头联系着能源的需求与消费,这两头又联系着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67.
在碳中和视域下,森林资源固碳的生态服务功能凸显。在探讨碳中和目标下森林碳汇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森林碳汇在法律上物的内涵和森林碳汇权利准物权的法律性质,发现我国法律将森林资源定位为自然资源不仅阻碍森林资源再生,而且影响森林碳汇功能提升。在未来立法中,应将森林资源的法律定位由自然资源转向环境要素,注重森林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界定森林碳汇权利归属及权利界限,降低交易成本;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让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68.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碳排放有近九成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生活活动。作为碳排放主体与创新主体的企业,在享受国家、社会、人民给他们创造的财富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河南省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在我国“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点研究了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建设、碳中和措施分析、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9.
地理是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双碳”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丰富“双碳”教育实践经验的有效探索。文章解读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何以为家”主题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双碳”目标和参与“双碳”行动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教育的建议:拓展渗透“双碳”教育的空间,使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丰富渗透“双碳”教育的“影响源”,使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渗透“双碳”教育的视野,使课程情境完整连续。  相似文献   
70.
以从北京冬奥会看碳中和为主线,整合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与北京冬奥会“双碳”行动等内容,通过个性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