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试图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对意境进行阐发,以激活意境,使之作为一个哲学思想的辐射点得以在当前的人存在境遇中生成,并在西方哲学的"存在论"转向与"意境"所形成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的背景下,对"生存论"与"意境论"的互阐的可能性作了论证。正是出于互阐的目的,本文把意境定位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栖居",最后又对意境这样本真的生命样态的内部时空结构作了"生存论"分析。  相似文献   
82.
人在存在论上是“努力的”,这是因为生命具有努力存在的意志。努力是存在者对生活的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努力使得生命是其所是,是其所应是。努力包涵着对生命的伦理承诺,寻求的是自我主体精神的变革。努力不是获得外在目标的工具,而是为了实现生命本身应当实现的品质,实现生命的善与美。努力对抗懒惰、颓废,使生命处于昂扬、刚劲、健康之中。教育为了生命而激发努力,努力所具有的生命意义是教育的诗性表现。  相似文献   
83.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几乎达到了可以与任何时代的西方美学思想相对话的境地。它不仅回应并助澜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赓续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这对致力于创新的当下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5.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一种新的人本主义美学。它的"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它的"人生在世"的切入点,它对"以人为本"观念的解释,它对人的普遍本性的规定,以及它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区别问题上的模糊,都表明了这种美学的人本主义性质。把这种倒退的美学当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在理论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86.
87.
康德以“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实现了知识论的颠覆;胡塞尔通过提出“面向实事本身”建立起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使现象学从先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存在论转向叩问“存在之遗忘”;伽达默尔将语言、意义和存在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实现了现象学向实践哲学的复兴。“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何以是可能的”之提问,可从知识论、存在论和实践哲学等方面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影响来回答。  相似文献   
88.
在当代诠释学领域中,各种诠释学理论相互冲突,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利科立足西方哲学传统,通过现象学、语义学与反思环节,对诠释学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公断,解答了解释的冲突。  相似文献   
89.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体系受到其存在论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世界之存在的整体性的逻辑结构,奠定了美和美学在人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辩证历史观对艺术史的确立、美的历史确立,以及考察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艺术的命运这些重大问题、美学课题产生了奠基性的作用。这种影响说明,美学在其方法、体系、结论甚至理论形态各方面,都奠基于时代性的存在论之上。  相似文献   
90.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到文化研究的嬗变。将“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放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演进历程中来看,它作为经由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而实现的一个“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综合过程的结果,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处境相关。因此,具备总体性视野与一种正向的、综合的力量的“文化研究”带有了“存在论”与“人类学”的性质,这样也使得“文化研究”不仅具备“跨学科”的广度,同时具备探测人类存在的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