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审美的现象性与建立审美现象学之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应该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为揭示存在意义的方法论。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体验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审美就是现象的构成及"现象学还原"。具体说,审美体验(理解和同情)即意向性,审美意象即现象,美感经验即本质还原,审美范畴表达了审美的意义,从而也就是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我国大陆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有三种,即死刑逐步废除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也有三种,即死刑暂时保留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死刑暂时保留论就是死刑逐步废除论,但它与我国大陆的死刑逐步废除论存在区别。我国大陆的死刑立即废除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立即废除论及我国大陆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之间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93.
文章通过西方哲学语言转向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方面的理解来考察和探讨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转向,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语言哲学上所具有的世界观意义,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通过正确的表达来认知自身,进而正确地理解和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后从语言转向的角度进一步肯定“借鉴”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4.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正确地认识审美现象,深刻地揭示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便有效地指导审美实践。因此,美学的研究过程,就是对审美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自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成为认识论的代表。它纠正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也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将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只有借助于这样的认识论,才能够认识和阐释复杂的美学问题。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95.
96.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并在生存论境况中建立体育哲学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论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感性需要为基础的生存道路,人要走向自由必须满足感性需要的存在原则,体育是人感性需要的路径选择之一。体育是人感性存在的现实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所生成的实践活动,体育是人学存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感性的现实探问中,从抽象实体到感性生成,从超验理性到感性活动,从反思理性到感性原则,从自然存在到感性存在,从异化劳动到感性需要,从生命禁锢到感性解放,在人实践生存的历史路向中,体育随处体现出人感性实践的自由和完满,并与人生活世界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确立起人感性存在的生命维度、行为基础和自由意义。体育不是现代性的产物,而是在历史中生成的人的行为解救,是一种生命自我拯救的文化机制。体育是面向人之生存而进行的历史努力和生命展现,体育人学存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感性原则的实践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7.
建构表现存在论语文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范式是一种“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的实用吸收型”范式,它自有其历史功绩,然而其要害是片面强调主体外部的生存性、功利性动机,造成对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冲动的压抑。“表现、存在本位的发展创造型”范式应成为语文教育转型的方向。语文教育表层特性是言语表现,深层本质是为人生、发展、存在奠基,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语文教育的出路在于从工具主义“应世”的外部语文学,向表现存在论“应性”的内部语文学转向。  相似文献   
9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6-77
2011年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呈现出更为分化也更为扩展的格局。其中的主要动力,来自对日益复杂的当代生活的回应。在文艺学领域,无论是向“文化研究”视野的开放,还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讨论,以至同绕朱立元等学者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研究展开的论争,都可谓新世纪以来学科自身调整的重要努力。  相似文献   
99.
100.
《太原大学学报》2019,(4):64-69
《绿野仙踪》为主人公小女孩多萝西构建了祛魅现实与复魅奇境的二元世界,多萝西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关系性的存在之中,完成了天空、大地、诸神、人类四方映射,四方转化和四方圆舞的镜像游戏,她的奥兹国历险完美地契合了后期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预示了崭新的生态存在论哲学观的诞生。《绿野仙踪》延续了奥德赛"归家"的叙事模式来反思工业社会下人类生存境遇的本质问题并得出了保护生态的结论,体现在书中即多萝西坚守着强烈的家园意识战胜重重阻挠,最终实现了人类对诗意栖居的永恒追求,并将复原生态的福祉和希望带回了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