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301篇
科学研究   38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43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王梦 《文化学刊》2015,(2):197-200
近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借助福柯的微观权力说,解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权力来源,从而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102.
继续教育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一个成功的定位策略必不可少,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继续教育的定位进行探究。宏观层面继续教育的定位应着眼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致力于服务地方和行业,微观层面继续教育的办学类型应定位于成人非学历教育、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定位教育对象并且设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特色专业,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优势资源,从而使得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获得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技术变革导致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生产工作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劳动关系运行环境为其研究提供更多视角与领域。文献简要分析了基于技术变革的宏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职业结构,个体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工作特征,以及微观组织内部的技术选择、工会化程度、雇佣规则等变化。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在于技术的转型与升级。形态各异、交叉重叠的技术环境使中国劳动关系问题更加复杂多变,需要学者充分重视并给予细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材系统性较差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作者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经验,形成"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知识点脉络(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建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效率,了解策略型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微观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对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而言,则面临着实践教学、教学体系、考试管理、学生规模及就业试工等方面的五个主要的微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在西方财政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微观分析是其不变的研究传统。建国以来,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中国财政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宏观分析方法,并且深刻地影响着高等院校中财政学的教学。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学宏观分析法的局限性不断显现,我们需要进一步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财政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回归微观分析,才能科学地体现当代财政学的思想内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现在全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中华传统文明正在深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心,如何用传统文化重塑青春的灵魂,这是我在践行《弟子规》(三字经》时反复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中。谈一下家庭如何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08.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鲁迅的作品《祝福》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对白进行了言语分析.以期更加理性地探讨和欣赏鲁迅的语言艺术和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一、对课程事件的全面理解 (一)从事件与课程的关联来分析课程事件 对课程事件的理解可以从课程与事件两个词汇展开,由于课程涵义众多,可能造成对课程事件这一术语的多重理解。现行的语言体系中对课程事件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课程事件可以理解为课程领域的重大事件,如把影响中国教育进程的政策变动(一次课改、二次课改等等)视为课程事件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来,综合国力取得长足进步。"硬实力"提升较快,但"软实力"的发展却大大滞后。面对理性主义沉沦,媚俗主义张场的现今中国文化生态;面对国内体制转型和生存焦虑的社会现实,民众渴望找到精神家园,纷纷走进阅读的世界,期望从中重塑人格精神美,同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层次得进一步的提升,进而找回生活的自信,最终构建起民族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