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覃慧卉 《考试周刊》2011,(52):128-129
本文主要介绍将德国国情介绍和德语基础教学相结合作为课堂练习设计的切入点,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探讨这种练习设计的可行性,最终提高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德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数字研究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台湾地区的"补助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研究资源建置计划"采用了集中构建模式,并选择拥有丰富的指定语种研究资源的机构作为资源建设中心。该计划对研究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严谨设定了资源采购清单,重视相关开放存取资源的收集,其资源组织工作做得科学、细致、有效,为我国大陆地区人文及社会科学第二外语数字研究资源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3.
钱佳 《科教文汇》2021,(12):164-166
该文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提出中学德语课堂“三阶段教学策略”,并阐述了分阶段德语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教学注意点。  相似文献   
44.
该文以"中级德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了在"中级德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的具体内容。高校外语教学同样要顺应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高校在提高德语专业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思想政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中级德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5.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德语和英语来说比较简单,汉语的音节尾辅音只有鼻音n和ng,而德语的音节尾辅音可以多达4个。本文的实验选取了12个代表三种不同德语水平的中国学生作为发音实验对象,还选定了两位德语本族语的发音人作为参考。每位发音人朗读102个带有不同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单词和20句含有较多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句子。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主要采用元音插入(epenthesis)、辅音脱落(deletion)和辅音替换(substitution)的方式处理德语音节尾辅音的发音。有些发音的偏误可以从汉语中寻到原因,有些偏误现象则可以从第一外语英语中找到解释。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德语水平从初级、中级到高级递增,学生对音节尾辅音的发音偏误也逐渐减少,这意味着音节尾辅音发音的偏误是可以不断改进甚至完全克服的。  相似文献   
46.
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普通教学论历史悠久,对整个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意义重大。普通教学论作为系统性、普遍性的教学理论,强调自身理论的主体性、师生对话的意义建构、教师清晰的指导与管理、教学的反思性实践。新的时代背景下,德语国家普通教学论的发展既坚守传统,又积极转向,系统分析其优劣特质可以发现:相关理论一方面具有整体性、独特性、指导性、反思性、规范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如学科地位下滑、缺乏实证研究支撑、自身理论发展缓慢、缺乏课程研究支持等问题。为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学校教育的异质性、融合教育、移民教育、健康教育、数字化教育等新兴教学情境,相关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转向"技术支持下团队合作"、"多主体协同建构"、"制定数字化教学新标准"。  相似文献   
47.
德语教学中的创新式写作是指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场景,教师运用多种媒介或手段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将思绪、感触用德文表达出来。在德国,教育学家对创新式德语写作已进行过深入研究,取得了基本共识。提倡创新式写作与写作工作坊,在德语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49.
胡玉洁 《时代教育》2014,(11):236-237
任务导向教学旨在通过"任务"实现"能力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突出的优势。针对德国ebay网后台管理这一新兴的德语专业岗位群,笔者开发了任务导向的商务德语教学模块。本文介绍了此教学模块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理念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0.
如今全国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虽然英语与德语有相似之处,但有些学生会对于德语的学习感到困难。本文从各方面来分析其成因并对德语二外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