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4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气井开采及测试过程中,由于工作制度改变和地面温度低等原因,在井口气嘴和地面节流阀处容易形成水合物而造成堵塞,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工作。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高压、低温、自由水的存在;助长和加速水舍物形成的因素有:高的气流速度、压力波动、“籽晶”的存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存在。本文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水合物研究成果,重点介绍水合物形成机理和防止水合物的几种方法及动力学抑制荆等几种新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当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气井不能建立压力、产量、气水比相对稳定的带水采气工作制度而转入间歇生产时,应及时调整管柱,改成小管柱生产,这就是优选管柱排液采气工艺。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在气井压力变低时,适当更换或下入较小直径油管,降低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利用累计产量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建立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气井单井配产的新理论方法,进行产量递减规律分析和产量预测。首先,对某气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对开始有规律递减以后的产量进行累计产量的计算,拟合后得到累计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产量与时间的关系式;最后,将新理论方法与Arps方法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应用新理论方法对产量进行预测的相对误差为5.9975%而Arps方法的相对误差为11.6036%,证明了新理论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新理论方法的累计产量公式和产量公式进行产量预测,两种预测方式的相对误差为0.62409%,故两种预测方式均可行。  相似文献   
54.
根据川东北气井产水情况及采出水水质特点,结合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对比分析认为回注是采气废水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该文在现有回注处理工艺基础上,针对某些边远气井采气废水处理存在“建设输水管道投资大,罐车拉运受制于道路、油地关系等因素且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探索一种已在国内某油田成功应用的多功能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将边远井采气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优化为“三相分离器→除油沉降罐2具(1用1备)→多功能一体化水处理器→罐车拉运至回注井”,可达到优化简化流程、降低处理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55.
杨志伟 《内江科技》2010,31(5):99-99,89
并下气液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是在井下经过螺旋气液分离器将出水气井的产出液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日注到另一水层或枯竭气层中,该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地面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利气井的应用效果、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深层气井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油田双坨子地区和长岭地区是两个已探明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块。具有深浅层多套烃源岩器系.几十个其层分布在几百米至4000米之间.需要封固段的井段长达3500多米。2005年在双坨子地区开发四口井取得突破性进展,固井质量全部优质.同时在长岭地区长深等井的开发,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资源显示划为该地区的深层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增加了信心。因此相应的固井技术研究工作十分重要.针对吉林油田深层气井的固井难题,施工工艺上采用分级固井、平衡压力固井,同时对水泥浆的性能进行优化.收到更好的效果,为吉林油田气井的勘探和开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7.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多含边底水,属弱弹性水驱。由于储量规模小,投产初期产能低,产量递减快,气井出水情况较为普遍。浅层气井的大部分产量是在积液和气水同采阶段后采出的,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治水措施是提高产水气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高温高压气井的测试工作,存在着诸如地面装备、测试仪表及井下工具的安全问题.文章概括了现阶段高温高压井测试现状,并概括了含硫高温高压气井的测试技术特点,分析了高温高压测试的主要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