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太阳光中包含着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天空之所以呈现蔚蓝色是因为空气分子和其他微粒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关系以及测量理论的实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现有量子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3.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3):61-61,62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 知道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常见的应用,了解光的衍射现象、光电效应现象,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玻尔的原子理论.了解原子核的组成、核衰变规律、核反应及核能释放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64.
一、何谓波粒二象性?答:象者,形态也。波和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一点已被干涉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现象证明。把光仅仅认为是波或粒子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65.
在中学物理课本上,对波粒二象性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学生们好不容易才把经典的物理道理弄明白点,然而用习惯了的经典物理学方法来理解波粒二象性是行不通的,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几率波”,“几率波”这个概念是对传统物理学的一次革命。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特别费力,希望通过本文的形象解释,使学生对波粒二象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陈雅 《物理教师》2008,29(2):46-47
那英曾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波粒二象性就像这“雾里的花”、“水中的月”。真的需要一双聪慧的“眼睛”才能看透它.  相似文献   
67.
波粒二象性的认识过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17世纪初开始,至20世纪初以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惠更斯、胡克、牛顿、托马斯·杨、菲涅耳、爱因斯坦等多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并最终导致波粒二象性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68.
物质不仅具有粒子性还具有波动性。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一个重要原理,它是物质波粒二象性的重要体现。数学上为完备的描述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往往借助于几率波及几率波包的概念。本文通过一些简单平面波叠加原理就可以简单明了的诠释测不准关系及波粒二象性的内在联系,加深人们对量子力学中粒子、波及测不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69.
传统的干涉实验,往往强调光波波动性的一面,而忽略其粒子性的一面,导致学生对干涉现象的实际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同时,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弥补这一缺点。本文对牛顿环干涉实验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形象、直观,可帮助学生理解光子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随机性与统计规律性的统一,进而比较全面的认识干涉现象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