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材4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  相似文献   
53.
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54.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的中心事件是宴会,宴会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个场景。游园是以钱夫人的视角来写的,也就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都纳入钱夫人的视野,投入她的自我意识中。赴台北窦夫人宴会的夫人们都是头手戴金银,一身配玉器,而整个餐厅是银素装饰,杯碗羹箸全是银的,极显富贵奢华。这样熟悉的场景让钱夫人的意识仿佛回到过去,过去又逐渐渗透入现在。  相似文献   
55.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56.
郭鸰 《四川教育》2008,(6):30-30
[案例]按照古诗教学“解诗题——说诗意——悟诗情”的一般教学模式,在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后,我正想让学生用学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游园不值》(因为我安排一课时学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准备拓展几首相关的诗),此时,意外发生了,但也正是这次意外,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享受了“变”带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57.
胡秀瑾 《现代语文》2006,(11):29-30
叶绍翁,南宋名诗人,以七绝称。他的《游园不值》一诗古今传诵,备受称道。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引用的名句。这两句诗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前人咏春色而以红杏出墙亦不少。如与作同时代的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偶题》:“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的《马上作》也曾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之句。  相似文献   
58.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同事的公开课《游园不值》.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者问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一枝出墙的红杏,在园子内,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房屋,有的说看到了围墙,还有的说看到了一棵棵红杏树.此时,这位老师非常着急,而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往"满园春色"上靠.教者的提问遭遇了尴尬.其实,这种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遇到.表面上看,是学生没有紧扣老师的问题思考,究其实质来说,是教者对学情没有把握透,问题没有问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落实到位.在课堂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教者的提问不再遭遇尴尬呢?  相似文献   
59.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60.
游园不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名作,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王荣生教授把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对于这一类的经典文学作品,王教授将其纳入了定篇的范畴,认为在教学中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而环绕着该选文的所有教材内容,都服务于了解和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