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35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曲开通 《内江科技》2003,24(6):36-36
本文对脱硫更换过程的几种置换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较为经济、稳妥的蒸汽一空气混合置换方案,并对更换过程具体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确立了更换的安全原则及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2.
电工技术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329-330
基于HHT变换的电机故障信号频率分析;湿法脱硫液柱空塔流场数值模拟;关于爆炸性气体、粉尘同时存在的危险场所防爆问题;LCD背光源的最新进展;医院空调净化的新趋向——日本“医院空调规范”2004修订版给予的新意;正极铅膏密度和板栅锡含量对循环寿命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一种同步脱氨脱硫并回收单质硫的新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具有脱硫反硝化的生理特性,采用分离筛选的脱氮硫杆菌,通过间歇试验考察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证明了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可行性,提出硫氮比(S^2-/NO3^-)和硫化物浓度是同步脱氮脱硫技术的主要因素,两者分别控制在5/3和低于500mg/L的水平可以获得较好的脱硫和反硝化效果,在此条件下,单质硫转化率最高达94%。  相似文献   
64.
检索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了燃煤脱硫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及简介各国脱硫装置的应用。状况:对我国开展燃煤二氧化硫控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为适应我国燃煤脱硫技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5.
烟气净化技术应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分阶段发展。文章从我国烟气净化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介绍低费用耗水少的烟气脱硫和低NO、的燃烧新技术,并对我国的烟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6.
《莆田学院学报》2017,(2):60-65
为提高竹纤维与天然橡胶(NR)的相容性,采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钝化竹纤维表面亲水性基团,通过偶联剂处理竹纤维与NR的相容性,制得竹纤维/NR复合材料。研究了Na OH浓度、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竹纤维粒径及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无转子硫化仪、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0.5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竹纤维2.5%、竹纤维粒径为140目、竹纤维用量为10份时,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4.33 MPa,断裂伸长率为410%。  相似文献   
67.
本就硫的存在形式,分析了硫在高炉内的三个去向,得出生铁含硫量公式,并通过分析影响生铁含硫高低的因素,炉渣的脱硫反应和影响炉渣脱硫能力的因素,总结出生产中有关脱硫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还原分解炉是焦化脱硫脱氰工艺中重要的工序组成部分,采用新颖的控制思路,实现了还原分解炉系统的启动、停止、运行和故障检测的全过程自动控制,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9.
《商洛学院学报》2016,(2):47-52
综述了国内外炉窑处理湿法炼锌浸出渣的各种工艺,特别是国内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点和不足,为企业用炉窑处理湿法炼锌浸出渣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具体实践中应根据浸出渣的特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择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回收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石油焦与煤在循环流化床中混合燃烧时SO2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热输入为0.6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中试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和脱硫试验研究,得到燃料中石油焦与煤质量混合比、过量空气系数、床层温度、一次风率和钙硫摩尔比等参数对SO2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合燃料中掺焦比例越大,混合燃料的硫含量越高,SO2排放浓度越高;纯烧石油焦时SO2排放浓度最高,对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随过量空气系数、一次风率和Ca/S摩尔比增大,SO2排放浓度降低,830-850℃的床温对脱硫最为有利,在燃用石油焦与煤质量混合比尺为1和3的混合燃料时可获得最低SO2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