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林逋的复古与柳开、石介的复古不同,他具有复远古的味道。林通的隐逸走的是儒家内圣之路。林逋的诗歌既有白体之平淡,又有贾姚锻句工警的特点,其为人、为诗皆为宋人所追慕。  相似文献   
12.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人物,王禹傅的诗歌创作具有其鲜明的特色,诗歌的思想内容及社会价值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白体诗人的唱酬之作。经历了数次贬谪的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学习了白居易和杜甫,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超越了白体诗的闲适,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徐铉是南唐至宋初重要的文臣,堪称一代文宗。他在诗歌创作中,明显流露出对李白的推重与模仿,带有鲜明的"李白体"倾向。李白体就是不以构思缜密取胜,而以下笔敏速见长;作诗以气为主,风格豪放飘逸;语多振笔而成,往往不受拘束。徐铉率然下笔的创作积习、诗酒自娱的生活情趣、儒道兼容的思想内涵等均与李白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宋初诗坛上,晁迥可谓"一身兼三派":诗拟"白体",名列"西昆",而实开"理学体"门户。其"拟白"诗主要表现为形式上对白体的模拟,这种模拟甚至到了句句求似的地步。56诗中拟乐天诗11首,拟乐天诗句8句。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都是"培养能说会写的人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口才方面的培养,绝非朝行夕成之事。电脑的大行其道,与键盘和互联网的亲密接触,不仅使大学生写作的能力受到影响,而且也使他们的交际口才逐渐退化。但大学生们又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社交挑战,口才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大学中文教师,我曾  相似文献   
18.
19.
秦蓁 《文教资料》2006,(17):52-53
北宋初年诗坛风行一时的“白体诗”侧重继承的并不是白居易的讽喻诗,而是其杂律唱和之作。它经过晚唐五代的流变,到宋初已蔚为风尚,主要的白体诗人如李昉、徐铉、王禹偁都曾写作过大量唱和诗?褪摹奥室舛伞北厝换?造成其流易粗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年,诗坛上先后有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西昆体"得名于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在三体中它出现最晚,影响却最大。关于西昆体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仍较薄弱,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一些领域尚无人涉及。张明华先生的专著《西昆体研究》的出版,使形势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