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341.
甲:小明,好久不见,你最近干啥?乙:我呀,每天都在接见“皇后”!甲:啊?皇后?乙:嗯!甲:是哪个国家的皇后?她现在在哪儿?乙:现正在我的枕头边,书桌上,口袋里!甲:真会开玩笑!皇后能放在书桌上?装在口袋里?  相似文献   
342.
郭德纲坦言自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面对春晚十分谨慎,并且自己“卖艺有节操”.忠孝仁为先。  相似文献   
343.
2013年12月21日,正值周六,夜晚,杭州寒意已浓,但在青年路大华书场的门口,人头攒动的场面却让人感觉到了盛夏般的火热——这不,每个周六之夜与大家见面的杭州笑海相声会馆又准时开演了。  相似文献   
344.
<正>10岁那年,我在崇明路小学组织的联欢活动上说过一段相声,班主任张老师写的脚本,我逗哏,同学捧哏,欢声妙语,说的是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沧桑变迁。许多内容早已忘干净了,惟有一处"包袱"仍记忆犹新。为了印证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到溃走台湾前夕货币贬值、民穷财尽的悲惨情景,我用了一连串形象化的数据作比喻:当时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1年可买一头猪,1945年可买一条鱼,1946年可买一个鸡蛋,1947年可买五分之一根油条,到了1948年,  相似文献   
345.
(乙:低垂着头,向东走走又向西走走。) 甲:喂,看你垂头丧气的,东走走西走走像丧家犬似的,干什么呢? 乙:(一愣)怎么,你也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喻称谓?  相似文献   
346.
相声和小品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受观众欢迎的两种曲艺艺术品种,其语言独具特色,或辛辣讽刺,或夸张诙谐,幽默风趣。语言变异是相声、小品创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相声、小品语言中的语言变异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语体变异和语用变异。  相似文献   
347.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48.
相声是语言的表演艺术,是以笑作为艺术的手段。相声又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奇巧的构思之中,使听众们获得了轻松、愉悦的感受。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构思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答案便是相声中的“包袱”,而“包袱”同时也是引导观众产生愉悦感受的重要载体,研究相声“包袱”的特点对于把握相声语言、深入理解相声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样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挖掘中国传统相声艺术遗产,继承并弘扬传统民间艺术都有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49.
相声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千家万户。传统笑话储量巨大,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早期资料,构成学术研究的关键基石;然而,相关研究极度匮乏,鲜有问津者。从艺术、技艺、源流、历史和文化等视角对比分析传统笑话及相声,重在作品研究,旨在剖析传统笑话对相声发展的重大价值:一是笑话完善了相声的包袱技艺,包括现挂、三番四抖、塑造滑稽人物和打造戏剧性情节等;二是笑话建立起对口和群口两种捧逗结构,奠定了对口和群口相声的骨架;三是笑话着力刻画文人形象,熟练使用文哏技法,奠基了后来的文哏相声;四是传统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成熟艺人和演出底本,开创了职业化相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