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92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正>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是顺水推舟还是处心积虑?"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袁世凯到底有多大关系?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是不是当时美国的阴谋?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探寻历史真相的冲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类关于"历史真相"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乃至触碰历史学的核心都有积极的意义。一、坚持唯物史观,努力探究历史真相必须首先承认,所谓真实的历史是存而不在的,或者说它只是一种曾经。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由  相似文献   
92.
路燕 《小火炬》2014,(6):44-45
“雨,像一把把利箭,不断从铅灰色的天空中射下来,射向风中颤抖的树木,射向那个缓缓走着的打黑伞着白衣的女人,射向那幢笼罩在阴暗光线中的房子,射向房子门口的玫瑰。花儿盛开着,血一般的红……”  相似文献   
93.
沈彬 《青年记者》2021,(18):1-1
"反转了!反转了!"这似乎成了舆论场里的标配,事件到中盘之后,只要有了新的发展,就有人忙着喊"反转",吸吮着流量红利;也有受众打心底里期待着"反转",证明心中那个先验的确信。而"反转"对于媒体人来说,往往成为一种尴尬,乃至对职业的迷茫。我们的报道经得起"反转"的考验吗?在后真相时代,不妨把"反转"看成构建真相过程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94.
正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汉族,名仑,字剑父。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高剑父少年丧父,家境萧条。在族权的影响下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珀涅罗珀记》戏仿《奥德赛》,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重述了史诗中的故事。女性叙事主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叙事和男性权威,表明了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此外,个人型声音、男性声音和集体型声音等多元化的不同的叙事声音相互碰撞,在叙事的过程中分别建构起了自己的权威,逐渐揭开被官方叙事掩盖的故事真相,表明了权威的不可靠性和真相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6.
真相舆情现象在教育领域具有明显表现。当初被定义为操弄舆论的后真相现象已逐渐转变化为“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相较客观陈述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形成的情况”。本文系统分析了后真相时代情感为先、真相滞后,态度为先、认知为后,成见为先、客观在后的特征;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教育舆情既有人性、社会的原因,更有网络化、大数据和媒体个体化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亲和力为重点的政府治理、以提高主流媒体话语能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以提高个人认知判断力为重点的个人治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史学研究的魅力在于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同样求真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初心与使命,但高中历史教学囿于课堂时间以及史料获取的有限性,对于重现历史场景、还原历史细节、得出合理的历史认识显得尤为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推理和想象,进而解决问题,获得历史认识。鉴于此,笔者以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第30题为考察对象,从史料实证与历史想象入手,重点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合理运用史料实证与历史想象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的奥秘。  相似文献   
98.
人艰不拆     
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的歌曲《说谎》,其中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继而在贴吧和暴走漫画里被大量网友引用。此词用来形容有人直接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面对的真相,让他人感同身受,只是一时没法面对。例句:"人艰不拆,求别说。"另外一个版本的释义是:人家很艰难才走到一  相似文献   
99.
过去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宏观与微观层面,围绕新闻生产者、文本内容与新闻受众三个方面展开对反转新闻reason——外部缘由的阐释性推论或单一案例的分析,而缺乏从中观维度结合多案例对反转新闻cause——内部必要条件与发生因子组合路径的经验性探索。基于上述不足,本文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 QCA)对20条反转新闻的复杂因素构型加以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感类型(ET)、二元对立人物模型(CM)与原型沉淀(AS)是增强受众误信、产生新闻反转的关键触发因素,这意味着具有这三项条件因子的新闻易形成高反转性。同时,研究从新闻内部因子的互动情况疏理反转新闻的发生机制,对提升媒体新闻生产的专业性与公众媒介素养,维护社会信任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危欢  刘佳雪 《东南传播》2021,(5):140-143
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自由表达言论的新平台,人们逐渐开始用键盘和鼠标的方式表达观点,网络技术对公众的赋权使得公众主体进入到新闻产生过程中,催生了"反转新闻"的出现.以罗冠军被控诉性侵犯一事反转为例,网民起初对于罗冠军的谩骂和后期对于梁颖的谩骂都不只是简单的理性思考或情绪宣泄,而是多重复杂社会因素的综合呈现.本文基于互联网平台相对传统平台具有主体隐匿性和极高的虚拟性等特征,从后真相的媒介环境和公众心理的视角分析网络新闻反转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从而探讨如何引导网络言论自由正向发展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