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51.
采用液体摇床发酵和固体平板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研究灵芝、大球盖菇、金针菇、柱状田头菇四种食用真菌对甘蔗渣的利用情况。测定在四种不同甘蔗渣含量的培养基中各食用真菌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茵丝干重,同时测定了四种茵在平板上的茵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灵芝在35g/L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831U,所生长茵丝最重达1.162g。固体培养时,金针菇在30g/L生长速度最快达15mm/d。  相似文献   
52.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1 —1992 年对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的研究。其结果为:从5 月到10 月份,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它们表现为:春季数量较少,进入雨季后,数量逐渐增加,八月份达最大值,秋季又逐渐减少。微生物的季节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针对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4.
《大众科技》2010,(4):6-6
英国研究人员近期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回收处理聚氨酯塑料的新途径——可以利用一些真菌微生物使其降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聚氨酯塑料埋入含有某些真菌的土壤,结果发现随着塑料的降解,真菌的数量有所增加,这说明这些真菌能以聚氨酯塑料为食。进一步的实验显示,  相似文献   
55.
真菌接合孢子囊的形成及特征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之一.采用蓝色犁头霉"+"和"-"菌株为实验菌种(取代以往常用的匍枝根霉),并以"八"字型划线接种,同时拍摄了该菌种形成接合孢子囊的5个生长阶段典型特征的显微镜照片用于实验教学,不但减轻了以往匍枝根霉孢囊孢子等易污染实验室环境的现象.也避免了该菌种对培养温度较敏感、常易引起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状况.同时使学生知识学得更活、更扎实,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提高了该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56.
药用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药用真菌的研究历史,药用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药用真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善本 《健身科学》2013,(8):50-50
剪指甲虽然看似是平常的小事,但也要养成好的习惯,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1指甲别剪太短:手指甲剪得很短不但不能保护手指,在工作或做家务时还很容易使甲床受伤。指头前段的软组织没有指甲覆盖,指甲的尖端就会向里生长,严重时会诱发甲沟炎,还易受到真菌的侵害。还有人习惯把脚趾甲剪得特别净,把指甲边儿与肉连接的地方都  相似文献   
58.
本从国内外关于VA外生菌丝生理特性研究方法中筛选出了两个实用,先进的方法:分室培养法,离体根培养法,分别对其原理,装置,方法步骤,应用进行了介绍,并简要评价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9.
A new stem rot disease is found to occur naturally on Arabidopsis plants in greenhouses of Fuzhou, China. In order to identify its pathogen,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fimgal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plant reinoculation, and ascus and ascospore induction from the sclerotia. The isolate caused typical water-soaked lesions after reinoeulation and produced sclerotia both on Arabidopsis plants and culture medium plates, and the sclerotia could be induced to produce discal apothecia and 8 binucleate ascospores per ascus. These disease symptom and fungal morphology data revealed that the fungu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was the pathogen for Arabidopsis stem rot. To confirm this, we further amplified its 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 (LSU rDNA)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compared the sequence with the known LSU rDNA sequences in GenB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quence shares the highest identities with the LSU rDNAs of different S. sclerotiorum strains. Taking all these data together, we concluded that the fungus that caused the Arabidopsis stem rot is S.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Arabidopsis is naturally infected by S. sclerotiorum.  相似文献   
60.
氮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能直接吸收。这些细菌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