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大赦典礼上树金鸡是中古时代的礼制,唐宋时代金鸡已经成为大赦象征。金鸡赦礼约始于后凉吕光时期,系从五行思想中巽为鸡、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观念中演化而来,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礼乐仪式,金鸡不仅有着礼仪功能,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政治、文化意义。南宋以后,金鸡作为辟邪之物继续存在,而金鸡放赦功能则逐渐消失,体现出中国古代礼制的一个特点,即三礼正典之外的礼制往往兴亡无定。  相似文献   
102.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玉文化具有起源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特点,而尚玉习俗是玉文化的重要内容。尚玉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儒家主张德治和礼治,这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把儒家的道德教育,教化手段和礼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这对于解决班级问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寺庙辨异考     
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古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鸿胪寺,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  相似文献   
105.
张玉 《北京档案》2002,(9):48-48
清代雍正皇帝是一个很讲究礼仪规制的皇帝.他不仅自己严守礼制,对官员要求也很严,如有失仪违例行为,决不姑息.  相似文献   
106.
礼制建筑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天地、神祗的场所,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产生到初具规模阶段(夏至秦);进一步发展阶段(西汉至南宋);最为规范、最为完备阶段(元、明、清)。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各朝代统治者在都城中修建礼制建筑唯一的指导原则是儒学中有关的礼、乐理念,礼制建筑是在都规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7.
<谷梁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对封建时代的政治、思想、宗法、礼制等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作为<谷梁传词典>的前言,就<谷梁传>的内容、价值、流传及其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教正.  相似文献   
108.
哀册是安葬已故帝王时应用的一种文体,它由序文和哀词两部分组成,具有程式化的创作规范。哀册在安,葬帝王的礼制中,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性。作为墓葬中应用的哀册文,与神道碑、墓志铭在文体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9.
颛项是上古五帝之一,在位时期实施的原始宗教礼制改革,改变了“九黎乱德”以来民神杂糅、信仰混乱的局面,将原始宗教特权化、礼制化,实现了“绝地天通”。这次宗教改革加速了社会分化,巫师阶层出现,神权成为特权,宗教信仰规范化,促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0.
兴隆洼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距今8000年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其文化内涵深邃厚重,与中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在复合型经济形态和大规模定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尚玉礼俗、崇龙现象及祖先崇拜等,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