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教育   5157篇
科学研究   2226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63篇
综合类   319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93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实现过程及其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李建平 《甘肃教育》2014,(21):40-40
正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  相似文献   
53.
吴媚 《大众科技》2011,(8):106-107
文章对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表示的规范化程序,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人员、标准、环境、方法等,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与本文采用的评定条件的区别,并按实际情况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54.
韦炎龙 《生活教育》2011,(14):52-54
教育是求远效的,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题记一、对提升学生幸福度的理性思考题记中的一段话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之一蔡元培先生早在二十年代说的。在他看来,教育既是满足社会现实功利需要,教育更是指导社会,是社会理想的制定者和实行者。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人,而不是局限于培养某个领域里的尖端人才。这一观点和当今倡导的素  相似文献   
55.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研究和开发环保涂料已成为涂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目前国内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醇酸树酯的水性化研究做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6.
设计背景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较大的学习考试压力,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多发时期。心理问题未解决,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成长。高三经历了两个月学习和两次月考的洗礼,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量也逐渐增加,部分高三学生因出现学习效率不高、情绪烦躁、厌学等现象前来  相似文献   
57.
在web2.0环境下不断涌现出类似SNS等人际关系数字化技术,给同样是做人际关系工作的校友信息工作带来可借鉴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信息系统为例,提出一系列现代网络技术对系统设计改进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8.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总体上是非理性的。它在满足个人需要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个人自由、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都被压抑和控制。而技术进步就是发达工业社会实现全面控制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9.
徐苹 《生活教育》2011,(9):12-15
★典型案例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在这个时期,小李的爸爸妈妈像无数家长一样,充满殷切的期望,早起晚睡,忙前忙后,不仅是"后勤部队",而且全程陪同。模拟考试前几天,小李在家复习  相似文献   
60.
深度阅读既是一个最终达成的静态结果,更是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动态过程;既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也是达成这种理想状态的具体路径。再者,深度阅读并非越深越好,具体"深"到什么程度,涉及一个"度"的把握。因此,深度阅读教学重在入则有法,贵在深而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