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36篇
教育   2510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2.
文章首先简述宋人梦幻词的分期。提出苏、辛梦幻词的贡献在于苏、辛借鉴前人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庄、骚、李白以来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梦幻词的诸多范式:天问式、游仙式、骚体式、俳谐式、遥相思念式、诡谲象喻式等。苏、辛梦幻词之异在于苏词清幽而旷达,辛词激越而悲壮沉郁。他们开拓了宋人梦幻词的表现领域,使宋人梦幻词的体式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63.
苏轼的黄州尺牍是他谪黄生涯的如实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苏轼。在艰苦的谪居岁月中,他纵情山水,倾心佛老,依旧乐观旷达。他保留着文人雅趣,却也能从世俗生活中发掘出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64.
"活法"说是中国诗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十年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活法"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日渐丰硕。从相关人物的角度划分,大致可以归纳为胡宿与"活法"说、吕本中与"活法"说、苏轼与"活法"说三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对近十年"活法"说研究现状的分析,能对今后"活法"说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5.
李秀娥 《现代语文》2007,(4):117-117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夜所作的一首浪漫主义咏月词。作时为密州太守,政治处境的失意和与其弟苏辙的别离,使作中秋对月,顿生伤感之情,但生性豪放,胸襟豁达的词人并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由问月到赏月,从天上到人间,流露出了作超然达观的思想,抒发了对人生无限的热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6.
文的"元"精神与苏轼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哲学政论文,曾以空前的"自觉"意识冲决了原始社会借助神话神权处理人生实践的桎梏,率先荟萃先民的卓越智慧步入了"理性自觉"的王国,具有着中华民族的"元"精神的特质.这种"元"精神都富有原型性和较强的稳定性,本质上又是开拓的、发展的、创新的.北宋全能作家苏轼对先秦"元"精神研讨最精、汲取最广、熔铸最密,故而形成他融汇众长的独特思想体系,成为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位"集大成"式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皆称一流的全能作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6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苏轼的作品有:词<念奴娇·赤肇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68.
苏轼兄弟的军事思想及边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兄弟一生的吏事章都有显成就。在军事思想和边防策略上,他们也有一定建树。就军事思想而言,苏轼早年在立国、用兵、边防等问题上均有自己的主张,后来在他治军的实践中,体现了其一贯的军事思想;而苏辙早年涉及军事的言论甚少,但已经表现出与苏轼的不同。北宋从神宗到哲宗在边防战略上的明显变化,苏轼兄弟身为朝官自不能置身度外。在对待西羌、西夏的关系和策略上,虽然他们的言论多少不一,但都表现出对此的高度关注,也清楚显示出策略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9.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70.
苏辛词的关系是词学批评史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自南宋进入词学批评视野始至近代约七百余年的接受历程中,涉及到苏、辛词体派上的承继关系、风格意境异同、词史地位诸方面;由于时代社会背景的不同,词学观念、理论宗尚和审美理想的差异,在不同的词学批评者和词派那里皆代有不同。与这一“接受之链”的嬗递过程相应,词学批评史的若干建构特征亦由此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