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71.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72.
<正>1时事资料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12年10月8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新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不可逆转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新闻  相似文献   
73.
一帆 《初中生辅导》2014,(8):F0002-F0002,F0003
诺贝尔(1833—1896),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现为瑞典的首都,也是瑞典的第一大城市),诺贝尔是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化学家和工程师。  相似文献   
74.
诺贝尔经济奖的新科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新著中文版题目是《美国怎么了?》,英文原版的书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克鲁格曼是以自由主义者自居的,但读完全书,他与我们所熟悉的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却是大相径庭,他自称的自由主义是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75.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诺贝尔颁奖典礼是一种"加冕"媒介事件,也是媒介仪式,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这种媒介事件和媒介仪式中形成了众多话语功能,最显性的功能是使诺贝尔奖得以合法化和权威化;以媒介接触范围划分,媒介技术也区隔了社会类属——"参与者"与"旁观者";同时也很隐秘地展现了权力主体的神圣性与合法性,这一权力主体包括西方的价值体系和精英文化类属;最后还形成了对授奖方所属的瑞典北欧文化与获奖者所属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6.
日期:我成为博士的那一天天气:太阳也变色心情:无限灿烂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的科学家种植出了发光植物,有的科学家研制出了机器动物,还有的科学家培育了克隆动物……身为博士的我,是否也应该制造一个什么新事物呢?  相似文献   
77.
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学家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10年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学金的华人.  相似文献   
78.
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  相似文献   
79.
科苑 《今日科苑》2006,(11):12-14
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奖评选活动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随后3天里陆续揭晓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主。至此,诺奖的三项科学大奖尘埃落定,美国科学家包揽所有奖项。今年的诺奖展示了哪些最新科学成就,各奖项得主又有何感想,本报对本届诺贝尔科学奖进行了一个全面盘点。  相似文献   
80.
诺贝尔科学奖(Nobel Prizes)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年度科学大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诺贝尔科学奖紧密地伴随着10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一次奖励都相当于确立了一座科学的里程碑.由于诺贝尔科学奖有明确的获奖标准、严格的提名和遴选程序以及百年来公认的权威性和高额奖金,诺贝尔科学奖无疑代表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在诺贝尔奖百年诞辰之际,笔者谨撰此短文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诺贝尔基金会的组织结构、评选标准和获奖成果,并试图探讨100年来诺贝尔奖及获奖者对现代科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