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审稿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一篇文稿收录以后,对科技期刊编辑而言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及时对论文进行初审。初审内容除检查文稿是否符合其办刊宗旨和“征稿简则”(即技术性要求)以外,关键任务是通过初审.确定文稿是否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从而决定是直接退稿(学术水平很低)还是进一步送专家审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需请各学科专家教授审查并厘定)。然而,由于编辑毕竟不可能对各学科都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2.
爱情退稿     
16岁那年.我就读于山东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由于家庭贫困.我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先后干过家教、酒店服务生、打字员等钟点工,但还是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计。就在我走投无路准备辍学的时候.同舍的好友小丁为我指点迷津,说我文笔不错,可以尝试着给报社写稿挣钱。  相似文献   
83.
自2000年冬天起,我就陆陆续续地向《河南教育》《我的相册》栏目开始了投稿,记得我投的第一篇稿子是《一枚邮票》.那时生活经验较少,因此语言及构思充满学生气,文章颇显幼稚.本以为这篇文章一定会如同以往投别的刊物一样,石沉大海,杳无消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两个月后收到了当时任《我的相册》栏目编辑的长弓老师的退稿信,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  相似文献   
84.
<正>从教13年,我始终保持着反思与撰写文章的习惯,难忘那连续的14篇退稿经历,难忘9年前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的处女作……一、投稿与退稿,不断磨砺从教的第一学期,我就满怀信心地向杂志社邮寄了人生当中的第一篇投稿。很快退稿,我立即修改,并再次投出去,又先后写了  相似文献   
85.
探讨稿件处理中科技期刊编辑对作者的人文关怀问题,为科学办刊提供参考.认为编辑应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编辑业务知识与科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作者的人文关怀.只有组稿对作者动之以诚、修稿对作者动之以理、退稿对作者动之以情,才能吸引优质稿件,创建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86.
投稿须知     
1.来稿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可读性。 2.切忌一稿两投。本刊对未被采用的稿件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自投稿之日起,如3个月内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87.
结合当前科技期刊在编作沟通环节对退稿工作的处理方式,分析了不当退稿方式的弊端,指出了做好退稿工作是关系到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8.
针对科技期刊退稿函过于简单,指出科技期刊作为培养科技人员的沃土之一,应尊重作者的创作活动,细化退稿意见,不仅给作者一个申辩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争鸣。在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编辑部拥有了更加广泛的作者群,使编辑部在作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为了做好退稿工作,编辑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撰写退稿信应注意一定技巧,并注意积累经验,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9.
退稿的目前情况下,有利于编辑部节省人力和财力,但对作、编辑的提高,对编辑部的发展,对科技出版事业,均有不利之处。从长远利益来看,编辑部应该退稿。  相似文献   
90.
退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部退稿应尽早、尽快通知作者,不要积压、敷衍;在写退稿信时应注意语气、措辞,一定要保护投稿人.作者对退稿处理有异议时,应耐心解答,必要时还可再次送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作者撰写水平,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培养投稿人,提高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