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明 《内江科技》2010,31(7):27-27,70
本文介绍并运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降水中化学成分和降水pH之间的相互关系,再以2008年-2009年以来成都市东区的降水为实例进行灰关联分析,找出对降水PH影响大的离子组分,并对产生其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便对该区的酸雨防治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2.
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美丽的山川,富饶的大地.构成了我们生生不息的地球。然时至世纪之交,这颗蓝色星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巨变:大气升温.各地旱涝迭起;人口激增,地球严重超员;植被破坏,沙漠疯狂漫延;森林锐减,物种大量灭绝;工业发展,水气严重污染;还有,垃圾成灾,臭氧空洞,酸雨不断.均已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93.
降水酸度时间序列的确定性混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常德市降水酸度月均值序列的确定性混沌特征,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降水酸度月均值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降水酸度月均值序列的变化既不是确定性的,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混沌的.以Grassberger-Procaccia算法计算表明,降水酸度演变存在奇异吸引子,且两序列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分别为3.89及4.73,重构相空间的嵌入维数M必须分别满足5≤M≤14及6≤M≤14才能较好地描述或预测系统的演化状态.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2001-2005年降水常规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泰州市区“十五”期间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酸雨类型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泰州市区城区的酸雨污染状况较郊区严重。夏季降水的酸雨频率较高,冬春季其次,秋季最低。泰州市区酸雨属“硫酸型”酸雨。降水中Ca^2+对降水酸度的缓冲作用比较明显。降水阴阳离子平衡情况基本符合要求。酸性降水的形成与环境空气质量、机动车尾气、异地污染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铜陵市2000~20Q5年降水监测数据的分析,从致酸源、地理及气候条件等分析铜陵市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铜陵市酸雨情况比较严重,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降水pH值季节波动明显,地理及气候条件对酸雨形成存在较大影响,本地区大气污染是铜陵市酸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6.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已为人们所共识.通过人工模拟酸雨实验,可进一步探讨酸雨 的低PH值(PH值由7.0下降到2.0)会使植物的叶细胞透性增加(叶细胞透性增加的百分率( %):青菜最大可达到214.2%,莴苣可达到136.23%).同时也会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下降(青菜的叶绿素含量从0.851mg/g·鲜重下降到0.247mg/g·鲜重,莴苣的叶绿素含量从 0.868mg/g·鲜重下降到0.185mg/g·鲜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7.
乐山大佛基岩酸雨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酸雨的作用下,大佛砂岩的风化剥蚀作用很强烈,为定量研究酸雨对乐山大佛基岩的影响,实地采集了乐山大佛基岩及乐山酸雨样本,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模拟酸雨试验。研究表明,乐山大佛早期的新鲜基岩,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由外到内形成了粉末层—硬壳层—风化层—新鲜基岩层,这一完整的表层层次结构。这种层次模式是由岩石表面逐渐递次向岩石内部发展的。通过模拟酸雨试验还发现,乐山大佛基岩,在最近30年酸雨的作用下,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平均剥蚀速率在0.2克/小时·平方米左右,总计被剥蚀厚度约2厘米。提出了应更高度警惕酸雨对乐山大佛裸露基岩的破坏,进一步深化对乐山大佛裸露基岩保护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8.
99.
酸雨——大气污染之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化学家Robert Angus Smith就报道发现了酸雨,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欧洲的酸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酸雨这一自然降水才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对它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我国起步虽然较晚,近几年发展较快,有关的研究报导逐年增多。目前,对酸雨判别基准pH值的确定还处于争论之中,英国许多专家都主张pH小于5.0的降水为酸雨,本文仍以原来的基准值pH=5.6为标准,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下雨这一自然现象,介绍一下天然降水与酸雨的区别,并分析酸雨的形成与人类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的联系以及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告诉大家应当保护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0.
酸雨的功过     
酸雨,被人们称为“天堂眼泪”或“空中死神”,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