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专科目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专科目录种类如金石学、子学目录相继出现,传统的专科目录如文学、佛学、书画等在体例和著录方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宋代专科目录学的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专科目录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2.
123.
中文图书书目组织与馆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目信息是影响馆藏数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图书馆中文图书的书目组织应充分考虑本馆的馆藏结构和书目供应商提供的书目信息的覆盖面。因此,图书馆在对书目组织情况与馆藏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应通过合理选择图书供应商、扩大书目信息来源范围等方法完善中文图书书目组织方法,优化馆藏建设。  相似文献   
124.
赵嘉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144-147
作为其第二部补史艺文志,姚振宗的《三国艺文志》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其成就与不足作为姚氏目录学思想实践的一部分亦应当予以重视和研究。通过对姚氏补史艺文志的成就与不足的分析,揭示出姚氏目录学思想的特点,亦可体现出清代补史艺文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5.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6.
论章学诚的目录学知识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章学诚在目录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把目录学的传统和任务总结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主张从学术史的角度开展目录工作,认为类例、序文、叙录、互著和别裁是目录工作的主要方法。章学诚在目录学实践上的贡献是编撰了《史籍考》,树立了史学专科目录的典范,制作了《韵览》、《别录》,引领一代索引新风。  相似文献   
127.
论四库馆臣的楚辞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楚辞》书目25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肯定了《楚辞》的巨大成就和屈原的崇高地位,同时明确反对将《楚辞》提高到与儒经等同的地位,注重以比兴寄托之法解读《楚辞》,主张保持《楚辞》一书的原貌,反对随意割裂和删改。  相似文献   
128.
Internet上重要的化学资源导航系统及其资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ernet 化学资源导航网站是化学工作者检索Internet 资源的重要工具。资源分类系统是建立和维护资源导航网站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Internet 上11 个重要的化学资源导航系统的比较研究, 分析了Internet 化学资源分类的现状, 以及Internet 资源导航系统在缺乏系统分类法指导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9.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史学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春秋》也在不断的演变发展,文章将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春秋》在目录中的变化看目录学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文史学界和图书馆界权威的工具书,由于其规模庞大,书出众手,难免有讹误存在,如部分作者姓名、题跋者姓名等信息著录错误,辑录者所在年代著录不当,部分图书被重复著录、分类不当,馆藏著录错误等。为此,《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应注重对这些错误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