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教育   600篇
科学研究   53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选择性注意与运动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选择性注意的概念、选择性注意与运动绩效的关系等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2.
利用1996—2012年中国电力生产和消费数据,基于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建立电力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通过LMDI分解方法测算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1996—2012年,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生活消费、人口规模,贡献率分别109.51%、14.63%、7.92%;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是转换效率和电力强度,贡献率分别为-19.32%、-13.24%。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电力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而转换效率效应则是减少碳排放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23.
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能源消耗、碳排放和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Tapio脱钩分析技术对2003—2012年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增长率要大于行业发展的增长率,三者均在样本年内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行业发展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基本都呈现出扩张性负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物流业目前的节能减排形势很不乐观,行业的能源浪费和无效排放问题还比较严重;减排弹性指标近年来表现较好,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相关物流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24.
基于IPCC推荐方法,结合我国交通能耗统计基础,提出省级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测算方法和特征性评价指标,对2005~2012年江苏省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含港口)和城市客运领域的能耗与碳排放现状进行研究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分能源品种与分运输方式的比例结构、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需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公路货运为突破重点、以优化综合运输结构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战略导向、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重要途径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5.
运用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IPCC(2006)测算方法估计江西省能源碳排放总量,通过构建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不稳定的脱钩状态,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等状态交替出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江西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对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更好地对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配送中心组成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优化,结合不同原材料的价格、碳排放差异以及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差异,综合考虑由原材料的价格和碳排放差异所引起的产品替代,以提高供应链网络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为目标,建立一个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对算例的求解分析,分别探讨替代原材料的供应商个数、原材料替代率和目标函数的权重对供应链网络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替代率提高以及替代原材料的供应商个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网络绩效.  相似文献   
28.
为通过降低船舶航行速度,减少营运成本,实现船舶节能减排的"双赢",将船型、船舶数量及航速作为决策变量,对集装箱船每周总成本最小、碳排放量最小以及碳排放约束下总成本最小等3个方案建立非线性模型.利用Lingo软件,通过实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取既符合经济效益又符合环保效益的最优方案.另外,探讨碳约束配额、燃油价格、码头装卸效率等对成本及碳排放量的影响,为船公司运营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绿色港口建设背景下,为促进港口节能减排,航运公司面临是否对其经营的船舶进行岸电改造的问题.选取内支线船舶为研究对象,以寿命期内船舶在泊期间用电成本净现值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排放约束的船舶岸电改造策略动态优化模型.采用逐年比较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策略,并研究环境税、岸电价格对改造决策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船舶剩余寿命大于14 a时,进行岸电改造是经济可行的,且越早实施改造越经济;船舶在泊期间的排放成本约占总用电成本的0.8%~4.0%;环境税征收标准对岸电改造决策影响较小;从经济角度看,低于1.14元/(k W·h)的岸电收费标准宜于船舶岸电系统改造的推广.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航运公司运营船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0.
通过用白灰做胶凝剂的成型材料,控制反应温度在4℃-128℃的范围内,来捕集烟道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并将其固存在成型材料中,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矿化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得到多种早强的白灰气硬性产成品,并由此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枯竭的烟道气。其主要用途是:可用于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减排,并使其固体排放物得到综合利用,得到早强的白灰成型材料产成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