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教育   600篇
科学研究   53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蒋金荷 《资源科学》2011,33(4):597-604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2.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的实施,推行排污权交易已经被国家提上工作日程。高效控制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是提高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本文讨论了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在电厂间实施的可行性,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
In early 2020, unprecedented lockdowns and travel bans were implemented in Chinese mainland to fight COVID-19, which led to a large reduction in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This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solate the effects from emission and meteorology on tropospheric nitrogen dioxide (NO2). Comparing the atmospheric NO2 in 2020 with that in 2017, we found the changes of emission have led to a 49.3 ± 23.5% reduction, which was ∼12% more than satellite-observed reduction of 37.8 ± 16.3%. The discrepancy was mainly a result of changes of meteorology,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an 8.1 ± 14.2% increase of NO2. We also revealed that the emission-induced reduction of NO2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to human mobility, particularly that inside the city. The intra-city migration index derived from Baidu Location-Based-Service can explain 40.4% ± 17.7% variance of the emission-induced reduction of NO2 in 29 megacities, each of which has a population of over 8 million in Chinese mainland.  相似文献   
64.
目前的档案修裱黏合剂普遍使用纯淀粉浆糊,但纯淀粉浆糊形成的淀粉膜抗拉力弱、脆性大、易断裂,使得修裱后的纸张强度与耐久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将淀粉浆糊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碳纤维进行改性,通过检测纯淀粉浆糊与改性淀粉浆糊所修裱的纸张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包括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pH值、白度,对比分析不同比例碳纤维改性淀粉浆糊对档案纸张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在淀粉中的质量比为1%时,修裱纸张的各项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5.
利用IPCC提出的碳排放折算系数测算广西能源消费CO2排放,运用卡亚公式和完全分解模型分析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强度和CO2密度对广西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9952011年,对广西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增大起正作用的依次是人均GDP和人口规模,起负作用的依次是能源强度和CO2密度。因此减小广西能源消费CO2排放量,要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6.
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AHP-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适用于合肥高新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进而对合肥高新区2008、2012低碳生态发展建设现状水平与2020与规划预期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在经济水平因素、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因素和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对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建设贡献率最大,达到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低碳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7.
采用Hummers法制备石墨烯,将石墨烯分散于壳聚糖中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电极(CTS/GR/GCE电极),分析研究了三聚氰胺在CTS/GR/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电压范围为0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1.9 V,扫描速度为100 m V/s,扫描三聚氰胺待测液时,在0.8 V附近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峰。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0-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5×10-5 mol/L,检出限为1×10-5 mol/L。对于实际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效果明显,加标回收率为93%101%。  相似文献   
68.
采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溶解试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长石中铝、钙、铁、钾、镁、钠、钛等七种常见元素,探讨了元素的分析谱线、试样的溶解体系对测定的影响。通过对方法标准工作曲线、检出限o.59~3.7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9)0.3~9.3%、标准误差(KE)-6.67~10.53%的试验,经长石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和方法对照,测定值与认定值无明显差异。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满足长石中相关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9.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旅游业的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旅游学术研究的又一热点。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一直凭借其优美的环境而著称,旅游业也是海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研究其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有积极的意义。旅游业的碳排放测度一直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借鉴“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对海南省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是一种低碳产业,可以积极应对气候环境变化与节能减排,可以成为海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海南省旅游业的碳排放结构与全国相比有一定的不同,这是由海南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和产业结构特征导致的。  相似文献   
70.
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AHP-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适用于合肥高新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进而对合肥高新区2008、2012低碳生态发展建设现状水平与2020与规划预期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在经济水平因素、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因素和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其中能源利用与碳排控制因素对合肥高新区低碳生态建设贡献率最大,达到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低碳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