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572篇
科学研究   56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环境史作为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其发展和研究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支撑,但由于环境史在历史学科中的特殊性,一些文献中不常被人关注的内容恰恰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据史料中所见环境史信息的分布状况,按史料的来源、史料记述的内容、历史时间的纵向排列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环境史史料进行整合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过程中,对口述史料、田野考察资料、考古史料和其他非文字史料等特殊史料和文献的处理也值得注意.环境史文献的分类进行梳理及研究,对推进环境史文献学的建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2.
云南省内区际移民与环境变迁尚未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这种因当地民族人口增加而向附近田地宽余的半山区、山区的移民,带来了本地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建立自然村落、开发耕地、改进农业技术、修建水利等,不断塑造着新的山地景观。移民在改造山地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敲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对一个长时段山区移民开发与环境变迁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到山地环境变化的原驱动力是流域内的区际移民和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更能全面细致地认识省内山区移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3.
自蔡守秋先生在《环境权初探》一文中初次对环境权理论介绍以来,我国的环境权理论的研究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的环境权理论在研究模式上存在一系列的误区。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中日两国普通高校如何设置户外运动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从探讨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该课程在我国学校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方向。认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绿色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的综合需求,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interview study on Finnish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values of nature. Even if the Finnish adolescents' interest in nature has decreased, 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in this study regarded nature as worthy of maintenance. They valued nature for its material, aesthetic, and recreational values, as well as its diversity and future value, and because of their holistic view of nature. The nature values of the students were complex. Therefore, we suggest education that supports their value development through deliberation, authentic involvement, and outdoo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56.
When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on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it is seldom asked if and how non-target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re affected. The spillover effect proposes that engaging in one behavior affects the probability of engagement or disengaging in a second behavior. Therefore, the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predicts that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one specific behavioral have the capacity to promote non-targeted and/or futur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However,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 predicts that engaging in a first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ill prevent or decrease a seco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Sinc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s are not sufficiently understood, the present paper (1) suggests a distinction between behavioral, temporal, and contextual spillovers (2) reviews the existing spillover research literature across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domains, (3) presents potential moderators governing the direction of spillover effects, and finally (4) discuss techniques to promote pro-environmental spillovers.  相似文献   
57.
林业建设工程的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建设工程的目标已由过去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向发挥林业环境效益等多重功能转化,特别强调了现代化林业建设乃是人类最积极的环境建设途径。现代林业工种必须在立项和建设实施前进行工种建设区的环境背景调查和现有环境质量的评估,对建议经营目标实施后的环境进行预测,并$环境背景调查、环境质量评估、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知识溢出的影响机理。数据来自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中102家软件企业的调研问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外部社会资本及内部关系资本与显性知识溢出正相关,内部结构资本与显性知识溢出负相关,内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隐性知识溢出正相关,内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认知资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
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高素质环保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文章在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模式、教学体系和导师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0.
知识溢出效应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测度影响因子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度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溢出与模仿结构中存在向稳定性水平收敛的格局及模仿收益递减的趋势,形成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演进模式。知识溢出效应除了与交易成本、时空间距有关外,与R&D投入总量、劳动力流动性、交易运输条件、知识溢出时滞、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厂址变迁等因素密切相关。R&D投入总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差距、地区或企业之间的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显著负相关;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正比,当企业知识存量差距等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时,知识溢出效应最大;知识溢出时滞、知识退化率与知识溢出效应成反比,而地区或行业的销售收入及该地区或行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和对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实质性的直接影响。知识溢出时滞是由知识本身特性和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决定的,知识外部性内在化的实施方式主要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政府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道德约束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