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教育   3078篇
科学研究   60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05篇
综合类   439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洛杉矶作为世界知名的体育城市,其体育城市建设的方法和过程都具有极高的可借鉴价值。以洛杉矶的体育城市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洛杉矶的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洛杉矶体育城市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当下中国体育城市建设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研究发现:洛杉矶城市体育建设有以下几点实践经验:发达的文化体育娱乐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政府对体育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引导规划;多元化的运动形式促进城市的社会稳定。对我国体育城市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政府在体育城市建设中的合理规划;制定长期、连贯的体育城市营销战略;明确体育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策略。  相似文献   
992.
苏州市老城区居民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老城区居民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全民健身和体育锻炼具有较高的认识,健身目的具有多种认知特征;体育人口约占37.1%,在年龄层分布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体育健身的时间和项目具有年龄特征,居民体育健身外部环境良好,但体育消费意识较弱。针对现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制定当地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分析定向运动的特点以及城市休闲体育的特征后发现二者所体现出的内涵相吻合,故提出定向运动与城市休闲体育应实现有机融合,它不仅会推动定向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定向运动与城市休闲体育有机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是其重中之重。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城市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系统思维探讨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必然性、基本思路、实践策略,旨在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城市模式的构建,以求最终实现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995.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突出特色,加快煤炭深加工的开发研究,在城南和御东新区建设多功能中心商务区,提高大同市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古城、建设新城、提升城市品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杭、宁、温三城市体育人口的阶层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各阶层体育人口活动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人际环境特征及主要运动项目特征。研究结果为有关部门客观地评价体育大众化程度及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解释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揭示了非奥运举办城市学生培养奥运意识的意义,阐述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内容,提出一些非奥运参赛城市学生参与奥运切实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8.
广东省家庭体育城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家庭体育状况的调查,在分析家庭体育城乡之间异同点的基础上,指出要广泛宣传家庭体育,开发农村体育资源,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推动家庭体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99.
大都市区土地整理与农田水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武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聂艳  于婧  胡静  叶宗达 《资源科学》2009,31(11):1934-1939
本文利用1998年~2008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年~2002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3年~2007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7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1年、2002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年~2007年,Moran's 1值表明武汉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7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1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武汉市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