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川羚牛是分布于四川与甘肃南部,现存种群数量最大的羚牛亚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是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文从分布、种群、栖息地、行为节律、迁移、保护等方面概述了四川羚牛的生态习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2.
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具有辅助性、动态性、多样性和直观模拟性等特点。影响信息技术运用的因素除硬件设施外,主要有教师、学生、学科和学校氛围等。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针对信息技术的特性和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努力打造优质课堂的策略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性,增加知识的多样性;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突出知识的趣味性;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模拟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63.
开放存取期刊PloS ONE网络出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香 《现代情报》2012,32(9):69-71
以PLoS ONE为案例,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出版模式。较详细介绍了PLoS ONE的出版准则、同行评审制度、运营模式、文献影响的学术评价方式、开放获取以及索引和存档。其出版前同行评审与出版后网上公开评议共存模式、以及快速发表特点,值得科技期刊界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4.
贺萍  崔金钟 《编辑学报》2008,20(1):54-55
总结<植物学报>近年来的办刊实践和感悟.认为明确的期刊定位、国际化的编委会、海外合作出版、开放存取、追踪前沿学科的优秀稿件、发表周期短、出版质量高、期刊的广泛宣传、高效运作的编辑部等,是成长为我国精品科技期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青海湖裸鲤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青海湖裸鲤性腺分期,产卵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年龄组成,繁殖力、性成熟系繁殖习性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繁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山东省高师院校生物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山东省部分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实习基地少;实习方式单一;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内容以学科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量不足;生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力求为高师院校生物专业教育实习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
PBL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引入《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学习自主性得到改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以提高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相似文献   
68.
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诱发创造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指导阅读、激励质疑、激励创新等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新的生物教学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过程;确立新的生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0.
In many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out being allowed a view of the practices and cultures that have developed and use this knowledge. Therefore,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develop scientific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ose concepts are used. Since many concept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students need to be able to recontextualise and transfer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concept from one context to another.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y for recontextualising cellular respir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ntextualise cellular respiration. The strategy allowed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llular respiration by exploring its use and meaning in different contexts. A pre- and post-test design was used to tes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ellular respi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students did develop an acceptable understanding of cellular respiration, they still had difficulty with recontextualising the concept to other contexts.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ack of understanding are students’ familiarity with the biological object of focus in a context, the manner in which this object is used in a context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pecific elements of cellular respiration during the lessons. Although students did develop an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they do need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recontextualising the concept in different context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strategy presented here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other core concepts in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