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15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4,26(Z1):19-25
山坡地区遇上连日暴雨时,不但引起土壤冲蚀和山崩,更易造成径流集中,使洪峰径流量大幅增加,带来下游地区严重洪水及泥沙灾害.而雨水贮集可以有效的减少径流量,进而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所收集来的雨水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利用,如农田灌溉,或者引至社区作为浇花、洗车、冲厕等用途,达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选择汐止市为仿真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式(AGNPS)仿真分析出合适的雨水贮集设施设置地点.该研究设计在一定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坡度等适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限制条件,利用AGNPS的特性,由计算机筛选出符合限制条件的地点.一共在研究区526个方格中找到36个方格符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的地点,这些方格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集水区的上游地区.因此确信可以利用AGNPS模式来做为自动选址的方法,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相似文献   
92.
不同类型雨量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   总被引:130,自引:3,他引:130  
降雨侵蚀力反映气候因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能力,由于次降雨资料难以获得,一般利用气象站整编降雨资料评估计算降雨侵蚀力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日雨量计算多年平均侵蚀力的精度最高,而在4种采用月或年雨量的模型中尽管以逐年月雨量模型表现相对最好,但这4种模型之间差别不明显。同时在降雨量较丰富地区,各类型雨量资料估算侵蚀力的精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3.
陈永瑞 《资源科学》1995,17(2):46-51
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木荷阔叶林下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腐殖质酸(胡敏酸、复里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的湿地松纯林,由于凋落物较少,且分解能力较慢,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和木荷阔叶林内的凋落  相似文献   
94.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代表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坡地径流场7个不同植被盖度坡面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照相法以15天为一个周期观测和控制小区植被盖度,采用传统取样和测定方法测定小区产流后的径流量、泥沙量及污染物流失量。利用2003年和2004年7个植被小区24场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污染物流失量,来定量说明植被覆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0%时,土壤流失量已小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km2;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径流量和污染物流失量逐渐减小,与覆盖度为0的裸地小区相比,当植被覆盖度达到50%时,径流与污染物减少效益均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95.
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1)藏粮于土,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及粮食生产的可恢复性;(2)采取可行措施,提高种粮农民收益;(3)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4)加强粮食安全的国情教育,提高干群的忧患意识;(5)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  相似文献   
96.
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的两大因素,而人们的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人口众多,土壤资源有限,其80年代初以来的农地土壤肥力变化备受世人关注。同时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80年代初和2000年的土壤肥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试图揭示自农村改革以来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壤肥力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耕地资源禀赋则相反。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壤肥力变化之间没有表现出某种明显的相关关系。20年来中国农地的复种指数变化没有破坏土壤肥力,反而因复种指数微略下降而改善土壤肥力。同时近年来秸秆还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7.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杉木林、柑桔园、玉米地、水稻田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年排放总量、排放速率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O2 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地 5 799kg·m- 2 、柑桔园 4 1 76kg·m- 2 、水稻田 3 388kg·m- 2 、杉木林3 1 1 9kg·m- 2 。研究发现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排放速率均是夏季高于冬季 ,白天高于夜间。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对土壤CO2 排放速率的影响 ,发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 5cm地温存在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东北地区植物带保护坡耕地水土资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莉君  沈波 《资源科学》2004,26(Z1):119-124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
新疆艾比湖地区沙尘天气的地表条件及土壤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参照区相比,减弱艾比湖地区地表抗风蚀能力,导致沙尘天气形成的不利因素首先是该区春季裸露的耕地和低覆盖度荒漠景观的分离度/破碎度较低。其次是较高的植被生态优势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pH值,以及较差的土壤粒度分选性。而利于地表土壤稳定性的积极因素则是植被盖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及较粗的土壤质地。在查明艾比湖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的地表条件基础上,可以通过生物的、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上述地表环境向抑制沙尘天气发生和保护土壤免遭风蚀的方向演替。通过人工种植草、木本植物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度。同时,注意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选用耐盐碱植物和先进的灌溉技术治理土壤的盐碱化,降低其pH值。掺沙改良粘重的土壤,减少沙尘源地。并按一定空间格局退耕还林还草和合理布置农田防护林网,对大面积耕地/低盖度荒漠进行充分分隔,以增加其离散程度,能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风蚀)。  相似文献   
100.
探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本阐述了对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等手段所进行一些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