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1542篇
科学研究   16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资源整合是通过技术合力,将复杂转变为简单,它具有多种整合模式。鉴于数字资源整合实践和研究的现状,本文主要对局部资源整合和标准资源整合模式进行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联机规范控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霞佩 《图书馆杂志》2004,23(11):29-31,13
馆际合作需求的增长对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控制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讨论了规范控制的特征,联机规范控制体系的建设模式,并对建设联机规范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基于读者到馆的“面对面”的服务, 到基于W eb 网上“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最终用户能更多地自主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 直接获得需求满足。这种变革昭示着用户与图书馆的时空距离都将不再是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障碍。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实质、支撑平台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百年来,我国图书馆的业务经历了由近代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转变机制来看,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主要是靠他变机制的力量推动。我国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整体变革,应从建立国家图书馆事业管理及协调机构、形成大的图书馆事业集团、优化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部门入手,推进管理模式变革。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5.
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网络环境下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运作模式有两大类型:专业信息中心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智能化程度更高、更富人性化的服务和技术,包括建立个性化信息导引机制、“一步到位”式的参考链接服务、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以及集成式多语种检索服务。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设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雄厚的信息资源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建设科学的国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完全可行的。建设中要遵守用户至上、适合国情、共知共享和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体系的文献信息采购模式可采用补贴型与平台型结合的模式,其组织模式可采用高级理事会的模式。保障体系应注意处理好各类资源及其拥有与存取的关系问题。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教师权威的存在是客观且有其合理性的。新课程消解了教师的知识权威、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重建教师权威,需要从转换教师角色、改善知能结构、完善人格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Estimates of the extent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CSA) within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RCC)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re difficult to find.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f Inquiry into sexual abuse of minors in the RCC in the Netherlands collected population-based data to estimate its prevalence. A large random online population sample was surveyed using a two-phase stratified sampling procedure. In Phase 1, 34,267 subjects aged 40 years and older were screened for childhood exposure to sexual abuse by non-family members, a histor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 Roman Catholic upbringing. In Phase 2, a stratified subset of 2,462 subjects was assessed to obtain more detailed target information about sexual abuse reports within the RCC. We employed multiple imputation for the estimation of RCC CSA in the original Phase 1 sample. The prevalence of non-familial CSA in general (14.0%) was higher among women (17.2%) than among men (10.6%). The prevalence of CSA within the Dutch RCC (1.7%) was higher among men (2.7%) than among women (0.7%). As expected, older subjects reported more often CSA in the RCC than their younger counterparts. Respondents who stayed for some time in RCC run institutions for education or child protection had a higher risk to report sexual abuse. Although sexual abuse of minors b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CC was a structural problem during a period that the Church was highly influential in the Netherlands, the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the phenomenon is only a fraction of the prevalence rate of non-familial CSA.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childr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ocusing on gender-differential intergenerational patterns, by employing a case study from rural Mindanao. The result mainly shows, unlike general tre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more favorable for girls; maternal education level is equally associated with daughters’ and sons’ education levels, and paternal education level is preferentially favorable to their sons. To reduce the disparity, suggestions include providing boy-specific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the magnitude of the father–son educational virtuous circle and comparing the magnitude of gender-equal maternal and boy-preferential paternal education influences to specify which effect is larger.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时期,很多词人创作了大量以悲秋为主题的词作品。本文,对以悲秋为主题的宋词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阐述了这些"悲秋词"的形成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