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教育   655篇
科学研究   766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33.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资源科学》2019,41(3):546-556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4.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可持续交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大样本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城市快速扩张的典型中小城市河南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ESDA、GWR等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内部家庭出行碳排放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开封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高值集聚区大多分布于城市的外圈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蔓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增加的驱动效应;② 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差异反映出城市快速扩张区域新建商品房小区职住分离、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现象,以及城市发展缓慢区域大型购物场所等便民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③ 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不均衡性明显,但收入水平并非决定因素,小汽车的拥有量、出行距离、出行频率以及机动车出行比重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育出行距离比职住距离影响更甚,说明伴随着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有待改善;④ 除男主人出行频率对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外,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均明显存在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一致的东西带状渐变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6.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2],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and sea ice coverage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lobal climate. By applying the simple cell-to-cell mapping technique to a simplified atmosphere-ocean-sea ice feedback climate model,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climatic system are studied. The current climatic system is found to be stable but highly nonlinear. The resiliency of stability increases with [CO2] to a summit when [CO2] reaches 290 μL/L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suggesting carbon dioxide is essential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global climate. With [CO2] rising further, the global climate stability decreases, the mean ocean temperature goes up and the sea ice coverage shrinks in the polar region. When the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is intensified, the ice coverage gradually diminishes, but the mean ocean temperature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 Overall,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t the current levels of three external factors the stability of global climate is highly resilie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possibility of extreme states of climate, such as a snow-ball earth and an ice-free earth.  相似文献   
37.
针对航运低碳投资支出巨大的问题,运用结构性乘数,对我国用于低碳航运产业价值链中的支出产生的乘数效应进行研究.由两部门计算的简单投资乘数为1.547 7,由四部门计算的投资乘数均值为1.293 1.从长期看,乘数效应反映出航运低碳产业的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支出,对航运业低碳减排具有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弥补相关研究对中国工业碳排放估算过于粗略的不足,利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和36个两位数细分行业的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对1998—2010年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总量、地区工业能源碳排放及工业细分行业能源碳排放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工业能源碳排放占据中国能源碳排放的70%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和能源开采与加工、金属冶炼、设备制造及化工制品等重化工行业。因此,工业节能减排应考虑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及区域比较优势,依据行业与地区差别制定和实施适宜的工业低碳转型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9.
杜晖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2):9-10,32
血红素加氧酶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体系,它的生成物广泛参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本文拟对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的生理作用,以及运动与该系统的联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0.
农业碳排放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的SCI-EXPANDED与SSCI数据库数据,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农业碳排放研究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节点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以期发掘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农业碳排放文献呈逐年递增趋势,属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的交叉学科。(2)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研究、农业生产非CO2类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农产品碳足迹研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与碳汇效应研究是主要的前沿主题。(3)农业碳排放领域的前沿演进有相对明显的脉络可循,对农地/土壤碳排与碳汇的研究从实验研究与情境研究发展至综合已有测算数据或者说已有知识的元分析,然后是基于过程模型的模型化研究(例如脱氮分解模型,DNDC)。(4)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农产品碳足迹、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与生物炭运用在近两年呈现高度突现,是后续学术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