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教育   712篇
科学研究   77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9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采用常压吸附法研究了膨胀石墨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膨胀石墨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因素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体积越大的膨胀石墨,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越强,最高可达190 mg/g以上.其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在30℃时吸附量仍达到90 mg/g以上.  相似文献   
52.
在当今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旅游城市物流现状并不容乐观,能源消耗大、碳排放超标,旅游景观遭受污染、破坏,政府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企业动力不足等等,因此,旅游城市如何将旅游与低碳物流融合为一体,实现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旅游物流现状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统、建立多方共赢的低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等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3.
实验选用Na OH、KOH及氨水为电容性吸附电极材料活性碳纤维ACF的改性剂,通过比较原材料与几种改性材料去除盐分和氨氮效果,研究其电容性吸附氨氮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改性ACF相比未改性活性碳纤维电容性吸附污染物质发生变化,其中氨氮改性后ACF在盐分和氨氮去除上都表现出优越性,ACF-NH3除盐平均去除率达到9.69%,高于ACF-unmodified5.29%,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41.80%,高于改性前的27.33%;Na OH和KOH改性ACF在氨氮去除上均低于改性前,但其平均除盐率分别为6.53%、6.64%高于改性前;准一级、二级和Elovich经典动力学模拟其氨氮吸附动力学表明准一级和二级动力学具有更高的R2但其qe值误差较大,相比Elovich则能反应出其吸附趋势;另外,通过高斯多项式模拟结果和趋势均较经典动力学符合其吸附过程,R2均大于0.9557,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4.
鉴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在我国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定量研究长江流域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文章在齐绍州和付坤建立的测算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分行业、分省区、分时段测算长江流域的碳排放量及其增长率的测算方法。长江流域碳排放量的结构及其增长率变化趋势表明,总的碳排放量增长率正在不断下降。这是由于长江流域各省区正在大力发展交通、物流、通讯业等惠及民生的产业,政府系列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5.
The net neutrality debate is one of several sites of struggles to adapt and redefin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Internet-centric communications system. Its outcomes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and influence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its benefits. We identify key values that drive the net neutrality discussion and examine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proposed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We find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policy instrument that allows realization of the range of valu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simultaneously. Contrary to some of the claims advanced in the current debate, safeguarding multiple goals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instruments that will likely involve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measures. Furthermore, promoting goals such as the freedom of speec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calls for complementary policies.  相似文献   
56.
首先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对2000—2011年我国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理论进一步剖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弱脱钩关系,即碳排放增加的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据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酒店业碳排放评估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崎  康建成  黄晨皓 《资源科学》2014,36(5):1013-1020
酒店业(Hospitality)的高速发展,面临着能耗巨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对该行业的综合能耗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但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对滞后。本研究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参照IPCC推荐的国际通用方法,采用分解分析法,构建了具有酒店行业特征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评估模型。经过对上海等地区酒店最长达5年的第一手综合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所跟踪的某五星级酒店连续5年年均综合能耗下降4%;显示高星级酒店通过综合技改,能使可比单位建筑能耗达到小于等于55kgce/(m2·a)的先进比拟值;②建筑时间在10~20年左右的二、三星级酒店,可比单位建筑能耗数值还远高于53kgce/(m2·a)的合理值;该酒店群在我国数量多,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③从能耗影响因素分析,酒店使用电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第一影响因素;从能耗的种类探究,酒店的暖通和空调占综合能耗比重最高。本研究对酒店业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制定有着前置作用,同时为该行业碳交易(MRV)的启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8.
李宾  周俊  田银华 《资源科学》2014,36(12):2483-2490
在观察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时,考虑碳排放所具有的全球外部性将有助于提高分析的合理性。通过扩展RICE-2010这一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将中国经济细分为44个行业,并把国外作为一个独立主体,从而对全球外部性视角下的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变迁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力生产、交通运输、黑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是设计碳减排政策时需优先关注的四个行业;我国碳排放库兹涅兹曲线(CKC)的拐点大致出现在2060年左右,届时,产业结构的格局将呈现出服务业比重高于工业比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59.
海小辉  杨宝臣 《资源科学》2014,36(7):1442-1451
考虑到不同化石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和不同化石原料的排放水平下对欧盟电力企业成本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欧盟电力企业在碳排放市场中的均衡模型,并通过动态条件相关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DCC-MVGARCH)分析了EU ETS第二阶段(2008-2012年)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根据DCC-MVGARCH模型计算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显示,碳市场与各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均为正;碳市场与煤炭市场、碳市场与天然气市场之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波动相似,波动频率较大,幅度较小;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对碳市场无直接的影响,它是通过天然气市场对碳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0.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 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