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教育   316篇
科学研究   242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01.
人要想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不仅仅是生物人的成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人的成人的问题。而人的精神成人离不开教育。灵性教育的介入与参与,不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教育选择。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灵性是人的心灵层面中居于高端的、具有超越性且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存在、状态或力量。灵性教育是指传授使学生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能力的教育。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灵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中的一个点——灵性,是以人的灵性提升和拓展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人,灵性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人。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只不过,人的全面发展所研究的人的领域更宽广、内容更丰富,而灵性教育所研究的人的领域相对较窄,只是人的心灵深处的灵性问题。灵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发展: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灵性教育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灵性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实践、创新、创业学情分析,笔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缺乏产品全生命周期体验、缺乏真实项目资源、忽视知识整合能力叠加及非技术因素培养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企业的耦合模式融合性、探究性、职业导向、多元指导的设计原则,以及耦合式实训的组织形式、项目来源、虚拟公司组建、项目研发实施、考核评价等教学环节构建方法,为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创业型工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amine: 1) the potential muscl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voluntary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EMD) and relaxation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R-EMD), and 2) the effects of intensity on EMD and R-EMD during step incremental isometric muscle actions from 10 to 100%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 EMD and R-EMD measur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simultaneous assessments of electromyography, mechanomyography, and force production from the vastus lateralis (VL), vastus medialis (VM), and rectus femoris (RF) during step isometric muscle act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L, VM, and RF for the voluntary EMDE-M (onsets of the electromyographic to mechanomyographic signals), EMDM-F (onsets the mechanomyographic to force production), or EMDE-F (onsets of th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 to force production) as well as R-EMDE-M (cessation of electromyographic to mechanomyographic signal), R-EMDM-F (cessation of mechanomyographic signal to force cessation), or R-EMDE-F (cessation of electromyorgraphic signal to force cessation) at any intensity. There were decreases in all EMD and R-EMD measures with increases in intensity.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from EMDE-M and EMDM-F to EMDE-F as well as R-EMDE-M and R-EMDM-F to R-EMDE-F remained similar across all intensities. The superficial muscles of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hared similar EMD and R-EM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04.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多数地级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并未实现同步型发展,但两者发展的一致性程度在逐渐提升;就两者耦合协调度而言,总体偏低,大多数地级市仍处在中低度耦合阶段,但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以合肥、芜湖为中心逐渐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提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5.
对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来说,《哀牢传》也是一篇很重要的民族学文献。哀牢归汉的根本动机可能是为了借助汉朝政府的赏赐与封号强化哀牢人的民族认同,保持哀牢民族的继续生存与发展。从民族交往需要来看,民族统一需要对异民族进行田野调查。哀牢民族的民族认同与汉朝政府的民族统一在民族学的沟通手段上形成了一种历史契合,因此,民族志也就必然会成为解决民族统一的最佳沟通手段。《哀牢传》的诞生就是民族交往历史耦合的需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图谱的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菁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5):95-100
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方法,在对其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进行探索,揭示其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与规律,可为协调其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在分析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解耦分析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分析法.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力学响应.计算结果为确定压电俘能系统的结构及埋设深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耦合互动的视角来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对于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理论和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产学研耦合指合作方之间创新系统的互补与兼容,互动指合作方为完成任务而发生的交互行为。在深入分析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互动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构建了实证研究的框架。通过收集调研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相关假设。研究表明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通过互动行为影响创新绩效。最后从基于耦合互动视角选择合作伙伴、建立耦合互动创新过程管理机制、加强耦合互动运行机制的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提高产学研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企业成长创新服务价值链上的分工协作,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等创新服务组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进行功能耦合、组织对接,构建一条完整创新服务供给链。这里从理论视角探讨该系统在加速技术创新、衍生新型组织、影响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绕一端旋转的弹性梁产生的拉压与弯曲的复合振动,采用分离变量法,求出旋转梁在横向受两端固定铰链约束、纵向两端自由弯曲和拉压耦合振动的微分方程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